早点关注我,精彩不错过!
在上一篇中,我们介绍完了预期管理,先入为主的扑克牌魔术bug处理策略,详情请戳:
明明有bug的扑克魔术怎么还能骗到人?(四) ——预期管理,先入为主续
明明有bug的扑克魔术怎么还能骗到人?(三)——预期管理,先入为主之类比推理
明明有bug的扑克魔术怎么还能骗到人?(二)——以快取胜,应接不暇
明明有bug的扑克魔术怎么还能骗到人?(一)——bug存在的合理性
今天我们来看最后一类策略:大效果前,小瑕疵后。
用大动作掩饰小动作,是魔术表演心理学中重要的理论成果的总结。在10多年前第一次在刘谦的北影讲座中听到这个概念,并发现它是如此巧妙而真实地应用在魔术的设计中,让当时的我极为震撼,对魔术的理解有了新的层次。
人们习惯关注大的东西、动静,原因也很简单,这些东西容易产生巨大的变化,进而需要我们作出反应,比如逃跑,捂住耳朵等等。在注意力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自然就会忽略其他。因此,别说对看到的事物进行严谨的逻辑推理了,就连全面的观察,人都做不到。虽然反过来说做到了有限资源的最优配置,但从理论上看,人脑简直是个bug百出的机器,这才使得原本是bug的部分在魔术中反而变成了艺术的体现。
这一条原理在扑克牌魔术中自然适用。只是这里的大,很难指真正的空间的大。因为近景魔术就看那么大点地方,而扑克牌作为道具的话,整个也就那么大。所以,这里的大,往往指的是更神奇的效果,即已经完成的魔术。这样说有点像前面聊jumping gemini中的类比推理了,即在类似的我已经知道你有能力完成的大效果后面,实际上我做不到的部分,你也会降低要求,放松警惕,给点瑕疵也完全不会在意。我们来看几个例子。
花色混同
视频1 hofzinser Ace problem
这里用的是刘谦的版本,在系列《Hofzinser Ace Problem(3)——美到极致的流程》中已介绍。其实很多其他版本,包括twisting Aces类似的的流程,都有这个技巧。即在藏住4张正面向上Ace中的一张背面时,选择红心或方块背过去,然后另一张用Elmsley count展示两次来蒙混过关。
要我说,也实在是Elmsley count还不太先进,只得采用这种蒙混过关的方法,搞得当时的我总是提心吊胆。
这里其实有两个相互奔赴的设计点。其一是这个同色而且是红色的选择本身是利用扑克牌点数的特性,选择了尽可能相近的花色(颜色和形状,比如黑桃就太花哨不选了),而Ace只有1个花色也是一个看起来图案距离小一点的特性了。其二是,如果如此相近还有被发现的风险,那就得再用一层心理方法。即这个有瑕疵的花色混同,往往发生在一个甚至一系列还不错的效果之后。比如这个流程里,Ace从正面翻背面风生水起了,那反过来应该也是易如反掌吧?错个区区小花色,无伤大雅咯!在Jumping Gemini的最后展示4个Q的1313中,就不说1313这个手法单独的风险性,明明就2个花色这么玩,也是建立在前面已经构建过你有能力变出各种牌,怎么着我都相信你的情景下成立的。
至于流程一开始展示4张向上的Ace开始翻面前就用方块混同了红心是怎么做到bug隐藏的,我在《魔术里的交代与暗交代(二)——明交代是怎么进行的?》解释twisting Aces这个魔术中的交代策略时讲过类似的方法,有兴趣可以翻看。
所以,魔术手法一旦联动,很容易形成1+1大于2的效果。我们在设计流程时,如果有迫不得已的瑕疵,一定要采用其他手段来尽可能隐藏,而不能裸用手法,或者把魔术变成道具展示会。
下面两个是类似的花色的混同和变化的例子。
视频2 4Ace 4Kings转移(reset with a hook)
还是当年记忆深刻的gregory wilson的作品,我在《我和Double Lift的故事(五)——升华篇》中曾介绍过这个作品。当时只是double这个手法而已,但这个作品认为和jumping gemini一样的当时如双子星般令我震撼的原因在于,一共就8张也没多的,能混同1-2张就不错了,怎么就能做到看起来全部转移呢?
除了手法外,这里的混同bug包括一开始4Ace的展示混同,放在了展示4Kings的后面,也可以说是类比而蒙混过关的。接着一张张展示King的时候,则明显只有2个花色,但好在没有在连续时间内出现,有间隔,这又增加了一点记忆恢复的难度。不过这一切也在已经变了2个不同色的K的基础上,后面的只要是K,也都差不多了吧?这不正是大效果掩饰小瑕疵吗?何况最后又用奇怪的手法把所有AK都展示回来了无误了,甚至又转回去,幻觉了一次,前后的奇迹希望的夹击,谁还会注意那一点点的细节?
和Jumping Gemini一样,当年我也为这明显的bug居然几乎从未有观众提出质疑而倍感震惊。魔术的学习,就像对人类认知的探索一样,总能发现有不曾注意的奇妙。
视频 3 twisting Aces(1:00-2:00)
这里的一大堆twisting Aces的方法的手法干净度和瑕疵程度各有不同,这里就不再一一分析了。其中这个1-2min部分的片段是我自己很久以前发明的流程,说不上成熟,但其中恰巧大胆地容纳了一个bug,即第4次翻面前展示出来的这个唯一正面花色,根本就不是之前向上的2个其中之一!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我已经翻过去3张了,这点bug算什么?再加上《魔术里的交代与暗交代(二)——明交代是怎么进行的?》中介绍的用语言引导交代重点的策略,有基础手法、效果掩护和错误引导3重护法,魔术能不成功?
最后我突然想起了oil and water的所有作品,严格来看,应该用完全一样的红色和黑色墨水版来变才对嘛!可因为其宏观的颜色分离震撼和故事,除了少量的比如尽量不要用花牌和小数字牌,而尽可能使7-10的补救措施外,在允许出现严谨bug的魔术表演中,这明显是可以接受的。反而要是全换成红黑卡片,其麻烦的成本和非日常用品的不信任感导致的损失,远远不能由这一点没必要的收益所覆盖。
但是吧,这些有bug的魔术,一是经不起摄像机的死角捕捉,因为会导致错误引导失效,另外就更经不起回看了。因为那本质上不是在欣赏魔术表演,而是在扒魔术。不能因为你擅长扒魔术,就说明你欣赏魔术厉害,魔术师就蠢。这有点关联,但本质是两码事。而二者确实都有存在的必要,就像二刷n刷一部电影一样,一定是里面的细节剧情或拍摄手法值得深深回味和进一步深入理解。而魔术要想n刷时不只是被观众为了揭秘而毫无营养,那就得像电影看齐,得表达和承载更多有深度的内涵才是。
结语
经过总结,我一共归纳了3大类(以快取胜、预期管理、大效果前)在扑克牌魔术中常用的瑕疵化解的策略,这些策略是宏观所有魔术化解瑕疵的通用方法(大掩饰小、障眼法、错误引导等)结合扑克牌近景魔术特点的产物。除了特异性地使用,自然也可以以小见大地为所有魔术所借鉴,毕竟扑克牌魔术就是魔术最具代表性的先驱。同时,这些分类之间也没有完全严格、明确的边界。一个魔术中的bug掩饰策略和这些大类,尤其是里面的小类之间的从属关系,往往是多对多的任意关系,而没有任何方向的映射关系的要求。
但无论哪个方法,还有个共同核心是,你的表演要让观众和魔术师一起,期待奇迹的发生。这个作为最底层的心理动机建设好了,别说用不用这些方法了,就算你表演的不是魔术,观众只要喜欢你这个人,就都会愿意配合的。如果不信,你看看家长们看他们孩子,还有看你给喜欢你的妹子表演魔术时,他们配合的样子,就全明白了。
下个系列见!
我们是谁:
MatheMagician,中文“数学魔术师”,原指用数学设计魔术的魔术师和数学家。既取其用数学来变魔术的本义,也取像魔术一样玩数学的意思。文章内容涵盖互联网,计算机,统计,算法,NLP等前沿的数学及应用领域;也包括魔术思想,流程鉴赏等魔术内容;以及结合二者的数学魔术分享,还有一些思辨性的谈天说地的随笔。希望你能和我一起,既能感性思考又保持理性思维,享受人生乐趣。欢迎扫码关注和在文末或公众号留言与我交流!
扫描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
明明有bug的扑克魔术怎么还能骗到人?(四) ——预期管理,先入为主续
2024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决赛中的深度学习背景题解析(二)——应用与计算数学部分第6题
完美洗牌的秘密(二十一)——milk shuffle的应用三(天天四条龙等)
2024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决赛中的数列题解析(分析与方程方向第4题)
点击阅读原文,往期精彩不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