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智慧情境感知架构:从物到智慧的转化之旅
1. 物到数据:智能物体与数据采集
在当今的智能世界中,物理对象展现出了丰富的特性。许多物理对象都具有相关的插件行为,例如历史插件能够记录对象状态的变化(如恒温器在 2013 年 6 月 10 日上午 9 点的温度),调度插件可以为恒温器在不同的日期和时间设置不同的温度范围。各种对象都可能具备历史、调度或其他类型的插件行为。
在智能对象(智能联网设备)的世界里,对象之间的通信变得至关重要。对象可以像面向对象编程那样相互发送消息,但这些设备分布在广域网中,可能会出现不可用的情况(例如超出范围)。此外,还需要指定规则来控制一组对象,就好像它们是一个整体一样。例如,如今的可编程 Harmony 遥控器可以控制家庭娱乐组件。用户还可以构建条件 - 动作规则,如“如果院子传感器显示‘干燥’且网络天气服务显示‘无雨’,则打开院子的洒水系统”。同时,在规则中使用复数形式也很方便,如“关闭客厅的灯”。
在物到数据的阶段,通过传感器从现实世界收集各种数据。现实世界中的对象在虚拟世界中由其唯一的 ID 表示,制造商可以使用 RFID 标签(或其他方式,如生物识别、视觉识别)为对象赋予这个 ID。此外,利用 GPS 和 RFID 标签可以更新对象的形状和位置。然而,社会层面的高级问题仍然存在,特别是安全问题,例如谁可以访问你家的虚拟模型,以及如何保护它免受入侵者的侵害。
1.1 数据采集流程
- 传感器部署 :在需要监测的对象或环境中安装合适的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RFID 阅读器等。
- 数据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