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物联网:从技术到应用的全面解析
1. 现实与虚拟世界的融合
在如今的科技发展中,我们见证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对于一些固定的物体,如电视、冰箱和灯光等,其身份标识足以让我们与之进行智能交互。然而,对于人类个体而言,仅身份标识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当我们想要模拟人类与物体之间,甚至是人类之间的交互时。
幸运的是,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我们不仅能够在时空维度上追踪个体,还能了解他们的社交互动情况。这种技术的飞跃使我们能够将现实世界视为一个高清的 3D 虚拟世界,并且可以用在图形和社交层面都与现实世界高度相似的 3D 虚拟世界来进行建模。
虚拟世界,如 Second Life 或 Unity,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强大的环境来测试构建普适智能的新程序和架构。在虚拟世界中,每个对象都有唯一的 ID,我们可以轻松追踪对象的 xyz 坐标,体验简单的物理现象,并像在现实世界中一样与他人进行交互。不过,当前的虚拟世界模型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通信安全问题以及与外部服务器更好的通信方法。
2. 脑信息学:探索人类智能的核心
脑信息学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专注于人类实际使用的机制。该领域的研究人员试图通过引入生物学、心理学、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等多学科的视角,来理解人类智能的核心,以弥补基于逻辑推理的局限性。
在对象识别方面,灵长类动物的腹侧视觉通路发展出了对特定对象或面部做出反应的神经元,这些神经元似乎负责识别具有变换不变性的视觉对象和面部。牛津理论神经科学与人工智能中心通过开发灵长类动物腹侧视觉通路的生物合理模拟模型,解决了诸如不变对象识别、同时呈现对象的分割以及基于运动的人体分割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