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任务
了解串口协议和RS-232标准,以及RS232电平与TTL电平的区别;了解"USB/TTL转232"模块(以CH340芯片模块为例)的工作原理。 使用HAL库(或标准库)方式,设置USART1 波特率为115200,1位停止位,无校验位,分别采用中断方式、DMA方式完成下列任务:
STM32系统给上位机(win10)连续发送“hello windows!”,win10采用“串口助手”工具接收。如果STM32的连续发送之间不加延时语句,观察win10端是否出现接收数据丢失的现象。在完成以上任务基础,继续扩展功能:当上位机给stm32发送一个字符“#”后,stm32暂停发送“hello windows!”;发送一个字符“*”后,stm32继续发送;
二、串口协议和RS-232标准及USB/TTL转232工作原理
(1)串口通信协议
串口通信协议是规定数据包内容、双方需要约定一致的数据包格式才能正常收发数据的有关规范。它按位(bit)发送和接收字节的通信方式。因其通信参数如波特率、数据位、奇偶校验位和停止位必须预先约定,其应用范围有限。是一种基于串口的通信约定,定义了通信双方遵循的协议数据帧格式和其传输方式。在串口通信中,常用的协议包括RS-232、RS-422和RS-485。
串口通信协议的作用主要是规定数据包内容、双方需要约定一致的数据包格式才能正常收发数据的有关规范。它定义了通信双方遵循的协议数据帧格式和其传输方式。此外,串口通信协议也可以用于获取远程采集设备的数据。同时,串口通信使用的数据线少,在远距离通信中可以节约通信成本,但其传输速度比并行传输低。
总的来说,串口通信协议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数字通信协议,它使得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可以进行可靠地点对点连接。
(2)RS-232标准
RS-232标准,也称为EIA RS-232,是由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IA)联合贝尔系统公司、调制解调器厂家及计算机终端生产厂家于1970年共同制定的一种串行通信接口标准。
RS-232标准定义了数据终端设备(DTE)和数据通信设备(DCE)之间串行二进制数据交换接口的技术标准。它具有信号线少、灵活的波特率选择、采用负逻辑传送和传送距离较远等特点。
在串行通信时,要求通信双方都采用一个标准接口,使不同的设备可以方便地连接起来进行通信。RS-232-C接口(又称EIARS-232-C)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串行通讯接口。
该标准规定采用一个25个脚的DB-25连接器,对连接器的每个引脚的信号内容加以规定,还对各种信号的电平加以规定。后来IBM的PC机将RS232简化成了DB-9连接器,从而成为事实标准。而工业控制的RS-232口一般只使用RXD、TXD、GND三条线。
1.RS232电平与TTL电平的区别:
1、电平范围和极性:RS232电平使用正负电压表示逻辑状态,通常为正电压表示逻辑0,负电压表示逻辑1。而TTL电平使用高低电压表示逻辑状态,通常为高电压(如+5V)表示逻辑1,低电压(如+0.8V)表示逻辑0。
2、信号传输距离:信号传输距离:RS232电平的信号传输距离可以达到几百米,而TTL电平的信号传输距离通常只有几米。因此,在长距离通信时,RS232电平更为可靠。
2.USB/TTL转232工作原理
USB/TTL转232的工作原理是将USB接口转换为物理串口,实现计算机USB接口到物理串口之间的转换。它通过USB总线供电,并使用USB转串口设备将传统的串口设备转换为即插即用的USB设备。
当USB转串口设备插入计算机USB接口后,计算机操作系统会检测到设备的存在,并开始USB枚举过程。USB枚举过程会获取设备描述符、配置描述符、接口描述符等,这些描述符中包含USB设备的厂商ID、设备ID和Class类别等信息。操作系统会根据这些信息为设备匹配相应的USB设备驱动。
在硬件设计方面,USB/TTL转232模块通常以CH340芯片为核心,内部自带晶振,最高波特率可达2Mbps。它还支持全速USB驱动,兼容USB2.0硬件全双工串口,内置收发缓冲区,支持波特率50bps~2Mbps,输出TTL电平3.3V,兼容5V的IO电平。此外,该模块还具有过流保护,引出相应的通讯接口与电源接口,通讯接口带有指示灯指示工作状态,通讯稳定,体积小。
三、中断方式完成串口通信
1、创建工程
(1)打开STM32CubeMX,点击图中位置,然后选择芯片型号,开始工程。
(2)配置USTART1。对USART1的配置要做的只有两件事:一是选择串口工作模式为异步,二是开启USART1全局中断。
(3)点击Project Manager,选择Code Generater进行勾选。再点击Project,给工程命名(注意工程名字和路径不能有中文和空格),更改IDE,然后创建代码,创建好后直接点击Open Project进入keil5中。
2、代码编写
(1)在main.c文件中找到函数MX_GPIO_Init,选中并点击右键,跳转到该函数定义的地方。
3、电路连接与烧录
keil5工程配置:在魔法棒中选择output,勾选生成hex文件,以供后续烧录使用。
编译,发现成功生成hex文件,并且没有错误也没有警告。
4、串口软件设置
5、波形观察
四、DMA防守控制串口通信
代码编写
(1)设置串口DMA模式发送和接收信息。
HAL_UART_Transmit_DMA():串口DMA模式发送
HAL_UART_Receive_DMA():串口DMA模式接收
HAL_UART_Transmit_DMA(&huart1, (uint8_t )message, sizeof(message))
HAL_UART_Receive_DMA(&huart1,(uint8_t)rx_buf,5)
void HAL_UART_RxCpltCallback(UART_HandleTypeDef *huart)
{
//当输入的指令为“stop!"时,发送提示并改变flag=0
if(strEqual(rx_buf,"stop!"))
{
flag=0;
}
//当输入的指令为"start"时,发送提示并改变flag=1
else if(strEqual(rx_buf,"start"))
{
flag=1;
}
HAL_UART_Receive_DMA(&huart1,(uint8_t*)rx_buf,5);
}
uint8_t flag=1;
uint8_t rx_buf[6];//接收串口数据存放的数组
int strEqual(char rcData[6],char rcData2[6])
{
for(uint8_t i = 0 ; i < 6 ; i++)
{
if (rcData[i] != rcData2[i]) return 0;
}
return 1;
}
实验感想:
在学习串口通信的理论知识后,通过实验,我真正理解了中断和DMA在串口通信中的作用。中断用于处理发送和接收过程中的突发事件,确保数据的实时传输;而DMA则可以独立于CPU进行数据传输,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效率。效率与可靠性:通过使用中断和DMA,我可以明显地看到数据传输速度的提升。然而,在追求效率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到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在实验中,我遇到了几次因硬件故障或信号干扰导致的数据传输错误,这让我意识到在追求效率的同时,数据的安全性同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