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PGA的定义及核心解析
一、基本定义
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是一种数字集成电路,属于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的一种。其核心特点体现在名称中:
- 现场可编程:无需拆卸芯片或返厂,用户可直接在目标系统中重新配置逻辑功能;
- 门阵列结构:由大量可编程逻辑单元和互连资源构成,通过灵活组合实现复杂数字电路;
- 动态重构能力:支持多次修改内部电路结构,与ASIC(专用集成电路)的固定结构形成鲜明对比。
FPGA由Xilinx创始人Ross Freeman于1985年发明,其发展突破了传统离散逻辑芯片的局限性,成为现代电子设计的核心器件。
二、核心组成部分
FPGA的架构由六大核心模块构成,支持灵活的数字逻辑设计:
组成部分 | 功能描述 | 技术细节 |
---|---|---|
可配置逻辑块(CLB) | 实现组合逻辑与时序逻辑的基本单元 | 包含查找表(LUT)、寄存器、全加器等,LUT通过2ⁿ条目真值表模拟任意组合逻辑(例如4输入LUT需16条目) |
可编程互连资源 | 连接逻辑单元,构建完整电路 | 分四类:全局布线(时钟/复位)、长线(跨Bank通信)、短线(逻辑单元间)、分布式布线(控制信号) |
可编程I/O单元 | 芯片与外部设备的接口 | 支持LVDS、PCIe等电气标准,可配置驱动电流和阻抗匹配 |
嵌入式块RAM | 提供高速数据存储 | 可配置为RAM、ROM、FIFO,容量从KB到MB级 |
DSP计算单元 | 加速乘加运算,提升算力 | 专用于信号处理与AI计算,现代FPGA中DSP数量成为关键指标 |
内嵌专用硬核 | 实现特定功能的高效模块 | 包括PLL(时钟管理)、SerDes(高速串行通信)、ARM处理器核等 |
三、关键技术与优势
-
LUT实现逻辑的原理
LUT通过存储真值表输出结果,公式表示为:
输出 = L U T [ 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