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开始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统工程概论(三)系统模型与模型化

系统模型与模型化

模型是对现实系统抽象表达的结果。模型应能反映(抽象或模仿 )出系统某个方面的组成部分(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模型化即构建系统模型的过程及方法。兼顾到现实性和易处理性。
模型是现实世界部分的抽象或模仿;模型与分析的问题有关的因素构成;模型体现有关因素间的相互关系。
应用模型的本质是利用模型与原型之间某方面的相似关系,在研究过程中用模型来代替原型。通过对于模型的研究得到关于原型的相关信息。

模型的作用

模型本身是人们对客观系统研究结果的表达形式(简洁、形式化)。
模型提供了脱离具体内容的逻辑推演和计算的基础,其结果是对科学规律、理论、原理的发现。
利用模型可以进行思维上的试验。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模型的作用

模型的分类

  • 概念模型:又分为思维模型、描述模型和字句模型。
  • 符号模型:包含图示模型和数学模型。
  • 形象模型:包含物理模型和图像模型。
  • 类比模型
  • 仿真模型

目前,常用的模型主要有结构模型、仿真模型和数学模型。数学模型

模型的建立

建立模型的一般过程如下:

  1. 明确建模目的和要求。
  2. 弄清系统或子系统中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3. 选择模型方法。
  4. 确定模型结构。
  5. 估计模型参数。
  6. 模型试运行。
  7. 对模型进行实验验证。
  8. 对模型进行必要修正。

结构模型

结构模型是定性表示系统构成要素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着的本质上,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和关联情况的模型。
结构模型化即建立系统结构模型的过程。
表达系统结构可采用集合(构成系统诸要素间的关联方式或关系)、有向图(节点与有向弧)及矩阵(可达矩阵等)等三种方式。

系统结构的集合表达

设系统由n(n≥2)个要素 ( S 1 , S 2 , … , S n ) (S_1,S_2,\ldots,S_n) (S1,S2,,Sn)所组成,其集合为S,则系统有要素的集合 S = { S 1 , S 2 , … , S n } S=\{S_1,S_2,\ldots,S_n\} S={ S1,S2,,Sn}
根据系统的性质和研究的目的所约定系统中的两个要素 ( S i , S j ) (S_i,S_j) (Si,Sj)之间的关系 R i j R_{ij} Rij(简记为R),即元素 S i S_i Si S j S_j Sj之间的二元关系为 S i R S j S_iRS_j SiRSj

二元关系的性质
  • 传递性:若 S i R S j S_iRS_j SiRSj S j R S k S_jRS_k SjRSk则有 S i R S k S_iRS_k SiRSk。反映两个要素的间接联系,记作 R t R_t Rt(t为传递次数)。
  • 强连接关系:既有 S i R S j S_iRS_j SiRSj又有 S j R S i S_jRS_i SjRSi的要素 S i S_i Si S j S_j Sj之间具有强连接关系。具有强连接关系的各要素之间存在替换性。

我们把系统构成要素中满足某种二元关系R的要素 S i S_i Si S j S_j S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