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备篇:一.元器件选型及飞控电路设计

本文介绍了多旋翼飞控的元器件选型,重点讨论了主控芯片STM32的选择,以及陀螺仪/加速度计、地磁传感器和气压传感器的考量因素。STM32F405RGT6因性能和价格适中成为首选,而六轴传感器倾向于MPU6500,地磁传感器和气压传感器则根据GPS模块和精度需求选择。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深入浅出多旋翼飞控开发]预备篇][一][元器件选型及飞控电路设计]

Github

要让飞控程序跑起来,首先我们得要有一个硬件实体,也就是我们的飞控板。说实话,飞控电路可以很简单,单纯由几个简单的元器件组成,即使是刚学会画PCB的大学生,也能像模像样地设计一款飞控出来。接下来的这个飞控板,暂且命名为天穹V3,也将会由我这个连半桶水都算不上的硬件工程师来设计。

而要设计一款飞控,第一个工作便是元器件选型,即主控芯片和主要传感器的选型。

1.主控选型

十年前,飞控届的前辈们只能在资源少得可怜,运行慢如蜗牛的8位AVR单片机上苦苦挣扎,而如今32位的Cortex-M单片机被用得飞起,速度远超当初,极大方便了我们的开发工作。当然,类似于STM32之类的32位ARM单片机,也仅仅是相对而言快了不少,若碰上了更上层的运算密集型应用也要歇菜。不过主控的选型,要进行多方面衡量,而不仅仅是性能,如价格、购买的便利性、开发参考资料等,而且DIY飞控板时芯片需要自己动手焊接,那类似于BGA之类封装的芯片便可以直接排除了。

先评估性能,从目前现状来看,应用最多的主控芯片应该是STM32F4之类的高性能Cortex-M4单片机,如PX4之类的主流开源飞控使用了180MHz主频的STM32F427。从经验来看,若是一些简单的飞控程序,任务量不大,使用互补滤波之类的低运算量算法,那STM32F1已经足够,可以保证主任务在500Hz以上的高频率运行。但程序规模稍大,或者使用了更复杂的算法如多维卡尔曼之类的,那STM32F4可能正好可以满足要求。

电子产品使用较多的人可能会对跑分软件比较熟悉,而单片机上也有类似的应用:CoreMark,用在嵌入式系统中测量CPU性能的基准程序。
通过搜索引擎查询和官方发布等数据,我们可以看到STM32系列单片机的跑分(估计值,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