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etCode每日精进:26.删除有序数组中的重复项,27.移除元素

一.移除元素

题目链接:27.移除元素

题目描述:

        给你一个数组 nums 和一个值 val,你需要 原地 移除所有数值等于 val 的元素。元素的顺序可能发生改变。然后返回 nums 中与 val 不同的元素的数量。

假设 nums 中不等于 val 的元素数量为 k,要通过此题,您需要执行以下操作:

  • 更改 nums 数组,使 nums 的前 k 个元素包含不等于 val 的元素。nums 的其余元素和 nums 的大小并不重要。
  • 返回 k

示例 1:

输入:nums = [3,2,2,3], val = 3
输出:2, nums = [2,2,_,_]
解释:你的函数函数应该返回 k = 2, 并且 nums 中的前两个元素均为 2。
你在返回的 k 个元素之外留下了什么并不重要(因此它们并不计入评测)。

示例 2:

输入:nums = [0,1,2,2,3,0,4,2], val = 2
输出:5, nums = [0,1,4,0,3,_,_,_]
解释:你的函数应该返回 k = 5,并且 nums 中的前五个元素为 0,0,1,3,4。
注意这五个元素可以任意顺序返回。
你在返回的 k 个元素之外留下了什么并不重要(因此它们并不计入评测)。

提示:

  • 0 <= nums.length <= 100
  • 0 <= nums[i] <= 50
  • 0 <= val <= 100

思路:双指针法

        以示例1为例:

                定义两个指针dst和src,并将两个指针指向数组头部。

        在src往后遍历中:

        1.当nums[src] == val时,src++

        2.当nums[src] != val时,dst++,src++

        当src == numsSize时,跳出循环,此时dst等于有效数据k,最后返回dst即可。

        在遍历中,dst始终在src前“站岗” ,即保存val,src则在前面“探路”,将数组中不是val的值“扔给”dst保存。

代码实现:

int removeElement(int* nums, int numsSize, int val) 
{
    //双指针
    int dst = 0;
    int src = 0;
    while(src < numsSize)
    {
       if (nums[src] == val){
            src++;
       }
       else{
            nums[dst] = nums[src];
            dst++;
            src++;
       }
    }
    return dst;
}

        可以看到分支语句中有重复代码,可以进一步优化

int removeElement(int* nums, int numsSize, int val) 
{
    //双指针
    int dst = 0;
    int src = 0;
    while(src < numsSize)
    {
       if (nums[src] != val){
            nums[dst] = nums[src];
            dst++;
       }            
       src++;
    }
    return dst;
}

二.删除有序数组中的重复项

题目链接:26.删除有序数组中的重复项

题目描述:

        给你一个 非严格递增排列 的数组 nums ,请你 原地 删除重复出现的元素,使每个元素 只出现一次 ,返回删除后数组的新长度。元素的 相对顺序 应该保持 一致 。然后返回 nums 中唯一元素的个数。

考虑 nums 的唯一元素的数量为 k ,你需要做以下事情确保你的题解可以被通过:

  • 更改数组 nums ,使 nums 的前 k 个元素包含唯一元素,并按照它们最初在 nums 中出现的顺序排列。nums 的其余元素与 nums 的大小不重要。
  • 返回 k 。

示例 1:

输入:nums = [1,1,2]
输出:2, nums = [1,2,_]
解释:函数应该返回新的长度 2 ,并且原数组 nums 的前两个元素被修改为 1, 2 不需要考虑数组中超出新长度后面的元素。

示例 2:

输入:nums = [0,0,1,1,1,2,2,3,3,4]
输出:5, nums = [0,1,2,3,4]
解释:函数应该返回新的长度 5 , 并且原数组 nums 的前五个元素被修改为 0, 1, 2, 3, 4 。不需要考虑数组中超出新长度后面的元素。

提示:

  • 1 <= nums.length <= 3 * 104
  • -104 <= nums[i] <= 104
  • nums 已按 非严格递增 排列

思路:双指针法

        定义两个指针dst和src分别指向数组的起始位置和下一个位置。        

        在src往后遍历中:

        1.nums[dst] == nums[src],src++

        2.nums[dst] != nums[src],dst++,nums[dst] = nums[src],src++

        当src == numsSize时,跳出循环,此时dst+1等于有效数据k,最后返回dst即可。  

代码实现:

int removeDuplicates(int* nums, int numsSize)
{
    int dst = 0;
    int src = dst + 1;
    while(src < numsSize)
    {
        if (nums[dst] != nums[src])
        {
            nums[++dst] = nums[src]; 
        }
        src++;
    }
    return dst+1;
}

       

<think>好的,我需要帮助用户找到用Java实现LeetCode26题“删除有序数组中的重复项”的解决方案。首先,我得先理解题目要求。题目说给定一个按非递减顺序排列的数组,需要原地删除重复的元素,使得每个元素只出现一次,并返回新数组的长度。同时,必须使用O(1)的额外空间,也就是不能使用额外的数组结构,只能在原数组上修改。 接下来,我应该回顾用户提供的参考内容。用户引用了几个相关的解决方案,其中引用[5]提到了快慢指针的方法。Python示例中使用了快慢指针,i从0开始,j从1开始,当nums[j]不等于nums[i]时,i移动并保存nums[j]的值。这应该是一个双指针的典型解法,应该可以应用到Java中。 用户现在需要的是Java版本的解法,所以需要将Python或C++的代码转换成Java。在引用[5]的示例中,Java代码的结构大致是:检查数组是否为空,初始化i=0,然后循环j从1到数组末尾,如果nums[j]不等于nums[i],则i自增,并将nums[j]赋值给nums[i]。最后返回i+1作为新长度。 我需要确保Java代码的正确性。首先,处理边界情况,比如数组长度为0的情况,应该返回0。但根据题目约束,数组长度至少为1,所以可能不需要处理。不过为了代码的健壮性,可以保留检查。 然后,循环部分,用for循环遍历数组,快指针j从1开始,慢指针i从0开始。每次比较nums[j]和nums[i],如果不相等,就将i加1,并复制nums[j]到nums[i]的位置。这样,i始终指向最后一个不重复的元素,而j不断寻找下一个不同的元素。 需要注意的是,题目要求原地修改数组,所以直接操作原数组即可。此外,返回的长度是i+1,因为i是索引,从0开始,所以元素个数是索引加1。 现在,把这些逻辑用Java代码写出来。例如: public int removeDuplicates(int[] nums) { if (nums.length == 0) return 0; int i = 0; for (int j = 1; j < nums.length; j++) { if (nums[j] != nums[i]) { i++; nums[i] = nums[j]; } } return i + 1; } 这样应该就可以解决问题了。同时,需要解释代码的步骤,比如初始化两个指针,遍历数组,更新慢指针的位置,并覆盖重复项。这样用户能理解每一步的作用。 可能还需要分析时间和空间复杂度。时间复杂度是O(n),因为只遍历一次数组。空间复杂度是O(1),只用了常数级的额外变量。 最后,生成相关问题,比如时间复杂度的分析,或者如果允许最多重复两次的情况如何处理(例如LeetCode第80题),或者其他相关的双指针问题。 总结来说,我需要将已有的解决方案转换为Java,并确保正确性和符合题目的要求,同时给出清晰的解释和相关的问题。</think>### Java实现LeetCode26题'删除有序数组中的重复项' #### 题目要求 给定一个按**非递减顺序排列**的整数数组 `nums`,需要**原地删除重复元素**,使得每个元素只出现一次,并返回新数组的长度。要求使用 $O(1)$ 的额外空间复杂度[^3]。 #### 实现思路 使用**双指针法(快慢指针)**: 1. **慢指针 `i`**:指向当前唯一元素的最后一个位置。 2. **快指针 `j`**:遍历数组,寻找下一个与 `nums[i]` 不同的元素。 3. 当 `nums[j] != nums[i]` 时,将 `nums[j]` 赋值给 `nums[i+1]`,并移动 `i`。 #### 代码实现 ```java public int removeDuplicates(int[] nums) { if (nums.length == 0) return 0; int i = 0; for (int j = 1; j < nums.length; j++) { if (nums[j] != nums[i]) { i++; nums[i] = nums[j]; } } return i + 1; } ``` #### 代码解释 1. **边界处理**:若数组为空,直接返回0(题目约束数组长度至少为1,此判断可省略)。 2. **初始化指针**:`i=0` 作为慢指针,`j=1` 作为快指针。 3. **遍历数组**: - 当 `nums[j]` 与 `nums[i]` 不同时,说明找到新唯一元素,将 `i` 后移一位,并更新 `nums[i]`。 4. **返回结果**:`i+1` 即为新数组的长度。 #### 复杂度分析 - **时间复杂度**:$O(n)$,遍历一次数组。 - **空间复杂度**:$O(1)$,仅使用常数级额外变量[^5]。 #### 示例说明 输入:`nums = [1,1,2]` 执行过程: 1. `i=0`, `j=1`:`nums[1]=nums[0]`,跳过。 2. `j=2`:`nums[2]=2 != nums[0]=1`,`i` 移动到1,`nums[1]=2`。 3. 最终数组前 `i+1=2` 个元素为 `[1,2]`,返回长度2。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