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oot] (番外篇)global_data介绍

本文详细解析U-Boot中的Global Data(GD),包括其功能、数据结构、内存分布及使用方式。GD解决了U-Boot在重定向到RAM之前无法使用全局变量的问题。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转载地址:http://blog.youkuaiyun.com/ooonebook/article/details/53013545

以下例子都以project X项目tiny210(s5pv210平台,armv7架构)为例

[uboot] uboot流程系列: 
[project X] tiny210(s5pv210)上电启动流程(BL0-BL2) 
[uboot] (第一章)uboot流程——概述 
[uboot] (第二章)uboot流程——uboot-spl编译流程

===================================================================================

一、global_data功能

1、global_data存在的意义

在某些情况下,uboot是在某些只读存储器上运行,比如ROM、nor flash等等。 
在uboot被重定向到RAM(可读可写)之前,我们都无法写入数据,更无法通过全局变量来传递数据。 
而global_data则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这里顺便一下,后续的uboot的relocation操作,也就是uboot的重定向操作,最主要的目的也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后续会专门说明。

2、 global_data简单介绍

global_data又称之为GD. 
简单地说,uboot把global_data放在RAM区,并且使用global_data来存储全局数据。由此来解决上述场景中无法使用全局变量的问题。

二、global_data数据结构

1、数据结构说明

global_data数据结构结构体定义为struct global_data,被typedef为gd_t。 
也就是说可以直接通过struct global_data或者gd_t来进行声明。 
struct global_data定义如下(过滤掉一些被宏定义包含的部分): 
include/asm-generic/global_data.h

typedef struct global_data {
    bd_t *bd;
    unsigned long flags;
    unsigned int baudrate;
    unsigned long cpu_clk;  /* CPU clock in Hz!     */
    unsigned long bus_clk;
    /* We cannot bracket this with CONFIG_PCI due to mpc5xxx */
    unsigned long pci_clk;
    unsigned long mem_clk;
    unsigned long have_console; /* serial_init() was called */
    unsigned long env_addr; /* Address  of Environment struct */
    unsigned long env_valid;    /* Checksum of Environment valid? */
    unsigned long ram_top;  /* Top address of RAM used by U-Boot */
    unsigned long relocaddr;    /* Start address of U-Boot in RAM */
    phys_size_t ram_size;   /* RAM size */
    unsigned long mon_len;  /* monitor len */
    unsigned long irq_sp;       /* irq stack pointer */
    unsigned long start_addr_sp;    /* start_addr_stackpointer */
    unsigned long reloc_off;
    struct global_data *new_gd; /* relocated global data */
    const void *fdt_blob;   /* Our device tree, NULL if none */
    void *new_fdt;      /* Relocated FDT */
    unsigned long fdt_size; /* Space reserved for relocated FDT */
    struct jt_funcs *jt;        /* jump table */
    char env_buf[32];   /* buffer for getenv() before reloc. */
    unsigned long timebase_h;
    unsigned long timebase_l;
    struct udevice *cur_serial_dev; /* current serial device */
    struct arch_global_data arch;   /* architecture-specific data */

} gd_t;

2、成员说明

  • 重点说明 
    • bd_t *bd:board info数据结构定义,位于文件 include/asm-arm/u-boot.h定义,主要是保存开发板的相关参数。
    • unsigned long env_addr:环境变量的地址。
    • unsigned long ram_top:RAM空间的顶端地址
    • unsigned long relocaddr:UBOOT重定向后地址
    • phys_size_t ram_size:物理ram的size
    • unsigned long irq_sp:中断的堆栈地址
    • unsigned long start_addr_sp:堆栈地址
    • unsigned long reloc_off:uboot的relocation的偏移
    • struct global_data *new_gd:重定向后的struct global_data结构体
    • const void *fdt_blob:我们设备的dtb地址
    • void *new_fdt:relocation之后的dtb地址
    • unsigned long fdt_size:dtb的长度
    • struct udevice *cur_serial_dev:当前使用的串口设备。

其他成员在后续时候到的时候在进行说明。

三、global_data存放位置以及如何获取其地址

1、global_data区域设置代码

(1)首先参考一下分配global_data的代码。 
common/init/board_init.c

// 这个函数用于给global_data分配空间,在relocation之前调用
// 传入的参数是顶部地址,但是不一定是要内存顶部的地址,可以自己进行规划,后面_main函数会说明
ulong board_init_f_alloc_reserve(ulong top)
{
    /* Reserve early malloc arena */
#if defined(CONFIG_SYS_MALLOC_F)
    top -= CONFIG_SYS_MALLOC_F_LEN;
// 先从顶部向下分配一块CONFIG_SYS_MALLOC_F_LEN大小的空间给early malloc使用
// 关于CONFIG_SYS_MALLOC_F_LEN可以参考README
// 这块内存是用于在relocation前用于给malloc函数提供内存池。
#endif

    /* LAST : reserve GD (rounded up to a multiple of 16 bytes) */
    top = rounddown(top-sizeof(struct global_data), 16);
// 继续向下分配sizeof(struct global_data)大小的内存给global_data使用,向下16byte对齐
// 这时候得到的地址就是global_data的地址。

    return top;
// 将top,也就是global_data的地址返回
}

(2)然后看一下初始化global_data区域的代码。 
common/init/board_init.c 
去除无关代码的部分

// 这个函数用于对global_data区域进行初始化,也就是清空global_data区域
// 传入的参数就是global_data的基地址
void board_init_f_init_reserve(ulong base)
{
    struct global_data *gd_ptr;

    /*
     * clear GD entirely and set it up.
     * Use gd_ptr, as gd may not be properly set yet.
     */

    gd_ptr = (struct global_data *)base;
    /* zero the area */
    memset(gd_ptr, '\0', sizeof(*gd));
// 先通过memset函数对global_data数据结构进行清零

    /* next alloc will be higher by one GD plus 16-byte alignment */
    base += roundup(sizeof(struct global_data), 16);
// 因为global_data区域是16Byte对齐的,对齐后,后面的地址就是early malloc的内存池的地址,具体参考上述board_init_f_alloc_reserve
// 所以这里就获取了early malloc的内存池的地址

    /*
     * record early malloc arena start.
     * Use gd as it is now properly set for all architectures.
     */
#if defined(CONFIG_SYS_MALLOC_F)
    /* go down one 'early malloc arena' */
    gd->malloc_base = base;
// 将内存池的地址写入到gd->malloc_base中
    /* next alloc will be higher by one 'early malloc arena' size */
    base += CONFIG_SYS_MALLOC_F_LEN;
//加上CONFIG_SYS_MALLOC_F_LEN,获取early malloc的内存池的末尾地址,这里并没有什么作用,是为了以后在early malloc的内存池后面多加一个区域时的修改方便。
#endif
}

(3)arm平台如何分配global_data区域,并保存其地址。 
代码如下,去除掉被宏定义包含的无关代码部分 
arch/arm/lib/crt0.S

ENTRY(_main)
/*
 * Set up initial C runtime environment and call board_init_f(0).
 */
    ldr sp, =(CONFIG_SYS_INIT_SP_ADDR)
@@ 预设堆栈指针为CONFIG_SYS_INIT_SP_ADDR
@@ 在tiny210中初步设置为如下(include/configs/tiny210.h):
@@ #define CONFIG_SYS_SDRAM_BASE           0x20000000
@@ #define MEMORY_BASE_ADDRESS  CONFIG_SYS_SDRAM_BASE
@@ #define PHYS_SDRAM_1     MEMORY_BASE_ADDRESS
@@ #define CONFIG_SYS_LOAD_ADDR     (PHYS_SDRAM_1 + 0x1000000)  /* default load address */
@@ #define CONFIG_SYS_INIT_SP_ADDR CONFIG_SYS_LOAD_ADDR
@@ 最终可以得到CONFIG_SYS_INIT_SP_ADDR是0x3000_0000,也就是uboot relocation的起始地址
@@ 补充一下,DDR的空间是0x2000_0000-0x4000_0000

@@ 注意!!!这里只是预设的堆栈地址,而不是最终的堆栈地址!!!

    bic sp, sp, #7  /* 8-byte alignment for ABI compliance */
@@ 8byte对齐

    mov r0, sp
    bl  board_init_f_alloc_reserve
@@ 将sp的值放到r0中,也就是作为board_init_f_alloc_reserve的参数
@@ 返回之后,r0里面存放的是global_data的地址
@@ 注意,同时也是堆栈地址,因为堆栈是向下增长的,所以不必担心和global_data冲突的问题

@@ 综上,此时r0存放的,既是global_data的地址,也是堆栈的地址

    mov sp, r0
@@ 把堆栈地址r0存放到sp中

    /* set up gd here, outside any C code */
    mov r9, r0
@@ 把global_data的地址存放在r9中
@@ 此时r0存放的还是global_data的地址

    bl  board_init_f_init_reserve
@@ 调用board_init_f_init_reserve对global_data进行初始化,r0也就是其参数。

注意:最终global_data的地址存放在r9中了。

2、global_data内存分布

内存分布如下: 
———————-CONFIG_SYS_LOAD_ADDR —————————–高地址

…………………………….. early malloc 内存池

————————-early malloc 内存池基地址 —————————

………………………………… global_data区域

—————-global_data基地址(r9), 也是堆栈的起始地址————-

………………………………………堆栈空间

————————————–堆栈结束—————————————-低地址 
注意:最终global_data的地址存放在r9中了。

四、global_data使用方式

1、原理说明

前面我们一直强调了global_data的地址存放在r9中了。 
所以当我们需要global_data的时候,直接从r9寄存器中获取其地址即可。

uboot中定义了一个宏DECLARE_GLOBAL_DATA_PTR,使我们可以更加简单地获取global_data。 
定义如下: 
arch/arm/include/asm/global_data.h

#define DECLARE_GLOBAL_DATA_PTR     register volatile gd_t *gd asm ("r9")

DECLARE_GLOBAL_DATA_PTR定义了gd_t *gd,并且其地址是r9中的值。 
一旦使用了DECLARE_GLOBAL_DATA_PTR声明之后,后续就可以直接使用gd变量,也就是global_data了。

2、使用示例

DECLARE_GLOBAL_DATA_PTR定义了gd_t *gd,并且其地址是r9中的值。 
一旦使用了DECLARE_GLOBAL_DATA_PTR声明之后,后续就可以直接使用gd变量,也就是global_data了。 
简单例子如下: 
common/board_r.c

DECLARE_GLOBAL_DATA_PTR
// 通过DECLARE_GLOBAL_DATA_PTR定义了gd_t *gd
// 相当于如下:
// #define DECLARE_GLOBAL_DATA_PTR      register volatile gd_t *gd asm ("r9")

static int initr_reloc(void)
{
    /* tell others: relocation done */
    gd->flags |= GD_FLG_RELOC | GD_FLG_FULL_MALLOC_INIT;
// 直接使用gd变量,也就是uboot的global_data。

    return 0;
}

global_data相对比较简单,也就不多说了。

<think>嗯,用户之前已经问过关于U-Boot中gd->fdt_blob参数的问题,现在他们想进一步了解global_data结构体及其成员的作用。这说明用户可能在进行U-Boot的移植、调试或开发工作,需要深入理解U-Boot的内部机制。 首先,我需要确认用户对U-Boot的基础知识是否了解。考虑到他们之前的问题,可能已经有一定的背景,但可能需要更详细的解释。用户可能是嵌入式系统开发者或爱好者,正在处理与启动流程、设备树或硬件初始化相关的问题。 接下来,我需要整理global_data结构体的相关信息。这个结构体在U-Boot中非常重要,存储了全局数据,包括启动参数、设备树信息、内存布局等。需要逐一介绍主要成员,比如fdt_blob、baudrate、env_addr、ram_top等,并解释它们的作用。 还要注意用户之前的问题中提到的系统级指令,比如使用正确的LaTeX格式和中文回答。需要确保回答结构清晰,分点说明,可能还需要代码示例来辅助解释。 用户可能想知道每个成员的具体用途,以及它们如何影响U-Boot的运行流程。例如,env_addr指向环境变量的存储位置,relocaddr与重定位相关,ram_top表示可用内存的顶部。这些信息对调试和配置U-Boot非常有帮助。 此外,需要强调global_data在不同架构中的差异,以及如何访问这些成员(比如通过gd指针)。可能还需要提到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如设备树操作或环境变量处理,以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 最后,总结部分要突出global_data的重要性,并提醒用户在实际开发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比如内存覆盖和地址有效性。这些细节能帮助用户避免常见错误,提升他们的开发效率。</think>在 U-Boot 中,`global_data`(简称 **gd**)是一个全局数据结构体,用于存储系统运行时的核心数据和状态。它贯穿整个 U-Boot 生命周期,是**硬件抽象层**与**软件功能模块**之间的桥梁。以下是详细解析: --- ### 一、**`global_data` 的定位** - **存储位置** 在大多数架构中,`gd` 的指针会被保存在寄存器中(如 ARM 的 `r9` 或 `r18`),确保全局快速访问。 - **生命周期** 从 U-Boot 初始化开始,到操作系统内核启动后销毁,全程有效。 - **核心作用** 统一管理硬件配置、启动参数、内存布局、设备树、环境变量等关键信息。 --- ### 二、**`global_data` 结构体成员详解** 以下是常见成员及其作用(不同架构可能略有差异): #### 1. **基础配置** - **`void *fdt_blob`** 指向**设备树二进制(DTB)**在内存中的地址,用于解析硬件配置(如[前一问题](link)所述)。 - **`unsigned long baudrate`** 串口波特率,决定 U-Boot 控制台的通信速率(例如 `115200`)。 #### 2. **内存管理** - **`ulong ram_size`** 系统物理内存总大小(单位:字节)。 - **`ulong ram_top`** 可用内存的顶部地址,用于动态内存分配(如 `malloc`)。 - **`ulong relocaddr`** U-Boot 自身重定位后的基地址(在支持重定位的系统中使用)。 #### 3. **启动参数** - **`boot_params *bd`** 指向 `boot_params` 结构体,存储启动参数(如内核地址、根文件系统类型等)。 - **`char *env_addr`** 环境变量存储区的起始地址(例如 Flash 或内存中的位置)。 #### 4. **硬件状态** - **`unsigned long cpu_clk`** CPU 主频(单位:Hz)。 - **`unsigned long bus_clk`** 总线时钟频率(单位:Hz)。 - **`int arch_number`** 硬件平台 ID(用于 Linux 内核匹配机器类型,如 ARM 的 `MACH_TYPE`)。 #### 5. **运行时状态** - **`unsigned long flags`** 状态标志位,例如 `GD_FLG_RELOC` 表示 U-Boot 已完成重定位。 - **`struct device *cur_serial_dev`** 当前使用的串口设备指针,用于控制台输出。 #### 6. **设备与驱动** - **`struct udevice *dm_root`** 设备模型(Driver Model)的根设备节点。 - **`struct list_head uclass_root`** 设备类链表的头部,管理所有已注册的设备类。 --- ### 三、**关键成员的实际应用** #### 1. **访问 `gd` 的宏定义** 代码中通常通过宏 `DECLARE_GLOBAL_DATA_PTR` 声明 `gd` 指针: ```c DECLARE_GLOBAL_DATA_PTR; // 声明 gd 指针 printf("Baudrate: %lu\n", gd->baudrate); // 访问成员 ``` #### 2. **设备树操作** 通过 `gd->fdt_blob` 解析硬件信息: ```c int node = fdt_path_offset(gd->fdt_blob, "/soc/uart"); const char *name = fdt_getprop(gd->fdt_blob, node, "compatible", NULL); ``` #### 3. **环境变量处理** 读写环境变量存储区: ```c char *env = (char *)gd->env_addr; if (env != NULL) { printf("Environment starts at 0x%p\n", env); } ``` --- ### 四、**典型初始化流程** 1. **早期初始化** 在 `board_init_f()` 中初始化 `gd` 的基础成员(如 `ram_size`)。 2. **重定位** 将 U-Boot 自身代码和数据重定位到新地址,更新 `gd->relocaddr`。 3. **设备树加载** 从存储介质加载 DTB 到内存,赋值 `gd->fdt_blob`。 4. **驱动探测** 通过 `gd->dm_root` 遍历并初始化所有设备驱动。 --- ### 五、**调试与注意事项** - **查看 `gd` 内容** 使用 U-Boot 命令 `bdinfo` 可打印 `gd` 的部分成员(如内存布局、时钟频率)。 - **内存保护** 确保 `gd` 指向的内存区域不被意外覆盖(尤其是在动态内存分配时)。 - **架构差异** 不同 CPU 架构(ARM、RISC-V、MIPS)的 `gd` 成员可能扩展不同字段。 --- ### 六、**代码片段示例** ```c // 在 board_init_f() 中初始化 gd int board_init_f(void) { gd->ram_size = PHYS_SDRAM_SIZE; // 设置内存大小 gd->flags |= GD_FLG_RELOC; // 标记重定位状态 return 0; } ``` --- ### 总结 `global_data` 是 U-Boot 的“全局数据中心”,其成员涵盖了从硬件配置到运行时状态的所有关键信息。理解其结构对以下场景至关重要: 1. **移植 U-Boot** 到新硬件平台。 2. **调试启动故障**(如内存分配错误)。 3. **扩展自定义功能**(如添加新设备驱动或启动参数)。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