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动作基元n - 元组和隐马尔可夫模型的人类行为识别
在当今科技发展中,人类行为识别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它在监控、人机交互、模仿学习等诸多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将介绍两种不同的人类行为识别方法及其相关实验结果。
基于动作基元n - 元组的人类行为识别
- 动作表示与距离计算 :该方法利用动作基元的n - 元组来表示动作。对于每个训练序列,会计算单独的直方图。为了比较不同长度的序列,直方图会进行长度归一化。两个直方图φ(s1)和φ(s2)之间的曼哈顿距离定义为:
[d(\varphi(s_1), \varphi(s_2)) = \sum_{i = 1}^{n} | \varphi_{a_i}(s_1) - \varphi_{a_i}(s_2) |]
其中,i = 1, …, n,n表示动作基元的总数,occ(ai, s)表示ai在s中出现的次数。对于新的序列sk,通过与已标记的直方图进行比较,使用最大聚合规则选择合适的类别标签,即找到类直方图φ(sj),使得φ(sj) = argmini d(φ(si), φ(sk))。实验表明,平均聚合规则的表现较差,不适合基于某一类行为的所有观察活动的平均值来进行活动分类。 - 实验结果
- 实验设置 :为了验证该方法,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数据中已包含提取的轮廓,因此跳过了人物跟踪步骤。将每个视频帧调整为40x40的二值图像,数据包含9个受试者执行的10种不同行为。实验中应用了分类结果的时间平滑处理,即基于最后10个分类帧的多数投票进行分类,以过滤偶尔的错误,使行为识别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2677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