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表面性能的可扩展性分析
1. 基本概念与参数
1.1 超表面相关假设
假设超表面(MS)中单元数量 $M = N$,即 MS 覆盖一个边长为 $D_m$ 的正方形区域。
1.2 关键参数
- 波长(λ) :从电磁学角度看,确定感兴趣的频段对单元设计至关重要。从可扩展性角度,假设单元按预期响应,关键在于单元尺寸和超表面尺寸相对于波长的归一化情况。单元需为亚波长,超表面应覆盖多个波长才有效。
- 单元状态数量($N_s$) :理想情况下,可实现对单元响应幅度和相位的连续控制,但因调谐元件及驱动方法的复杂性,单元响应会离散化。离散化对超表面性能影响有限,$N_s$ 用于模拟控制子系统提供的单元状态数量。
- 目标方向($\theta_r, \varphi_r$) :反射方向是波束转向的特定应用要求。获取所需反射方向的单元状态取决于入射和反射方向。为便于分析,假设垂直入射($\theta_i = \varphi_i = 0$),将反射目标方向作为主要参数,用角度($\theta_r, \varphi_r$)表示。
2. 方法与模型
2.1 总体方法
对于具有任意数量单元的超表面,Floquet 周期边界条件可模拟单元在垂直于指定边界方向上的无限周期性,简化结构模型并减少全波电磁仿真的计算负担。但该方法仅适用于静态设计或只需全局调谐的功能。对于需要局部调谐的功能,如异常反射,需对整个结构建模。为进行可扩展性分析,采用分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140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