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安全与隐私:现状、挑战与应对策略
1. 引言
如今,让各类设备通过互联网相互连接以交换信息,这一领域受到了行业和学术界的广泛探索。这得益于物联网(IoT)技术的革命性进步。当下,众多设备接入互联网,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设备支持的功能包括记录医疗健康数据、监测污染情况、监控活动、进行物流管理和环境管理等。
2. 物联网的发展与应用
物联网的发明经过了广泛的实验、测试和认可,已成为推动业务增长的重要力量。由于机器对机器(M2M)连接的需求,技术创新者们提出了各种发明。在制造业,特别是零售商的库存管理中,射频识别(RFID)长期被用于优化远程通信的运营效率。1999 年,凯文·阿什顿(Kevin Ashton)提出将网络技术与 RFID 集成,即物联网。其基本目标是远程连接设备并监控各种活动,因此物联网在各种框架中的应用呈指数级增长。
同年,比尔·乔伊(Bill Joy)推出了“Six Webs”平台,实现设备间的通信(D2D)。2000 年,LG Internet Digital 开发出第一台联网冰箱。2001 年,大卫·布罗克(David Brock)通过互联网提出电子产品代码(EPC),用于跟踪商品或产品的生命周期。2003 年,通用识别系统在全球条形码的基础上引入,通过唯一的编号或代码识别各种物体,后来这一系统被称为“物联网”。2008 年,为推动联网设备的使用,行业内不同利益相关者组成了智能对象互联网协议联盟(IPSO),将物联网应用于商业和工业等现实生活场景。如今,物联网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智能家居、智能汽车、物流、医疗保健、制造业和太阳能跟踪器等。
物联网应用呈指数级增长,特别是在工业领域,这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43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