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来说,您的理解是正确的。大模型的预训练、SFT(监督微调)、蒸馏以及LoRA微调,其根本的训练目标确实都是基于“下一个词的预测”,但它们在数据、校准的维度以及具体目标上存在关键差异。
下面的表格可以帮您快速把握这几种技术的联系与区别。
| 技术阶段 | 核心共同点 | 关键差异点 | 类比 |
|---|---|---|---|
| 预训练 | 基础的自回归训练,通过下一个词预测学习通用语言规律和世界知识。 | 使用海量无标注的互联网文本数据,目标是获得通用的语言能力。 | “通识教育”:学习人类的语言、语法和常识。 |
| SFT | 训练目标同样是下一个词预测,但使用的是高质量的指令-回答对。 | 使用高质量标注数据,校准模型在收到特定指令后应如何生成回答,使其“有用”。 | “专业培训”:学习如何遵循指令,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 |
| 蒸馏 | 学生模型通过模仿教师模型的输出概率分布进行学习,其本质仍是预测下一个词。 | 校准的参考标准从“真实答案”变为教师模型的“软标签”,目标是让小模型拥有大模型的能力。 | “经验传承”:老员工(教师模型)将自己的经验和判断力传授给新人(学生模型)。 |
| LoRA | 不是一种独立的训练阶段,而是一种高效的微调技术,应用于SFT、蒸馏等过程。其优化的最终损失函数依然基于下一个词预测。 | 通过只训练少量的低秩适配器参数,而非全部模型参数,来高效地实现校准,大大节省计算资源。 | “打补丁”:不是重造轮子,而是在原有模型基础上进行轻量、高效的模块化升级。 |
💡 深入理解“校准”的不同维度
虽然这些技术的底层机制都是自回归(下一个词预测),但“校准”的方向和标准不同,这正是它们各自价值的体现:
- 预训练是“广度校准”:它在极其广泛的数据上校准模型,目标是让模型输出的下一个词符合最普遍的语言规律和事实知识。这是模型能力的基石。
- SFT是“指令校准”:它在高质量的对话或指令数据上校准模型,目标是让模型在接收到人类指令时,生成的下一个词不仅能保持通顺,更要符合指令意图、有帮助且安全。
- 蒸馏是“模仿校准”:它让学生模型在教师模型的输出上进行校准,目标是让学生模型生成的下一个词的概率分布,尽可能接近更强大的教师模型,从而实现知识迁移。
- LoRA是“高效校准的工具”:它本身不定义校准的目标,而是提供了一种参数高效的方法。无论你是想在SFT还是蒸馏中校准模型,LoRA都能让你用更少的资源去调整模型的行为。
🛠️ 典型的协同工作流程
在实际应用中,这些技术常常协同工作,形成一个完整的模型优化流水线:
- 奠基:通过预训练得到一个具备通用能力的“基座模型”。
- 专业化:使用SFT(通常配合LoRA以节省成本)对这个基座模型进行微调,使其适应特定任务或对话格式,得到一个专家模型。
- 部署优化:如果需要将大模型的能力部署到资源受限的环境,可以使用蒸馏技术(同样可以配合LoRA),将大模型(教师)的知识压缩到一个小模型(学生)中。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