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测试的管理
文章平均质量分 88
KerryZhu
同济大学特聘教授,CCF高级会员,软件绿色联盟标准评测组组长、QECon大会发起人、《软件质量报道》公众号博主。近三十年来一直从事软件测试、质量管理等工作,先后获得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已出版了二十多部著作和3本译作,代表作主要有《全程软件测试》、《敏捷测试》、《软件测试方法和技术》、《软件质量保证和管理》等。并经常在国内外学术会议或技术大会上发表演讲,曾任思科(中国)软件有限公司QA高级总监、IEEE ICST 2019工业论坛主席、IEEE ICST、QRS和DSA、NASAC程序委员等。
展开
-
ACTS:首屈一指的软件测试策略是什么?
如果问你,首屈一指的软件测试策略是什么?自然是基于风险的测试(RBT)策略。而RBT策略首先应用于测试需求分析,而且测试分析是测试设计、执行的基础。所以在我们发布的持续测试解决方案 ACTS中,其方法技术层的第一项就是“RBT分析”,今天我们就简单来讨论一下 RBT分析,而真正的RBT分析实战是我们咨询服务的一个亮点。1.什么是RBTRBT就是一种基于风险概率的软件测试策略,即根据软件的复杂性和耦合性、业务的关联性、功能的使用频率、应用场景、可能存在缺陷等来评估风险,并基于风险的..原创 2022-05-22 14:55:06 · 1635 阅读 · 0 评论 -
重*磅*发布:持续测试解决方案 ACTS
快三年了,疫情一直是一个挥之不去的恶魔,给大家生活、工作带来较大的影响,但也给我们换回了不少安静思考的时间,我们也不会躺平,而是更安心做一些有利于行业发展的一些事情: 2020年疫情刚起来,我们也基本被封在小区中,自己宅在家中,静下心来做了一个在线专栏《高效敏捷测试》; 2021年疫情没有结束,我们和MeterSphere开源社区发布了《持续测试白皮书》,让测试不再成为持续交付的瓶颈; 2021年在专栏基础上充实内容、扩展到更多的实践领域,出版了《敏捷测试:以持续测试促进持...原创 2022-05-13 16:07:38 · 1274 阅读 · 0 评论 -
敏捷测试的精髓都在这里了!
这些年,敏捷开发已经开始流行,敏捷测试在国内也有了较大进步,加上 DevOps 的兴起,进一步推动了测试左移(测试前移)和测试右移(在线测试)。例如,大家开始重视软件的持续构建和测试自动化,大量使用体现敏捷测试思想的开源工具,开始探索通过软件测试平台提供各种测试服务。这说明敏捷测试的思想和方法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也说明测试行业内在探索和推广敏捷测试方面确实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另一个方面看,有很多人对于敏捷测试的理解依然不够准确,这导致基于敏捷的测试实践往往形似而神不似。更糟糕的是,根据2...原创 2021-08-09 21:25:46 · 2062 阅读 · 0 评论 -
除了质量三问,如何应对质量管理5大灵魂拷问?
什么是软件质量?什么是合格的软件? 我们开发的软件满足涉众的需求吗? 它易用吗?安全吗?可靠吗?容易维护吗?容易扩展吗? 对于任何一个组织,回答这样的问题是很重要的。虽然我们知道软件公司常常按照一种含糊的、大概的质量观念来运转,并且容忍了大多数工程学科不能允许的缺陷。但是,产品质量也反映了产品背后的研发过程。一个高质量的研发过程可以使开发组织避免返工、反反复复修...原创 2020-03-04 20:39:57 · 3113 阅读 · 0 评论 -
老话题新解说:究竟什么是敏捷测试?
7年前(2013 年),在 InfoQ 发表了相同标题的文章,但这篇文章是全新而作。在回答“究竟什么是敏捷测试”之前,我先问一个问题:你了解敏捷开发吗?如果不了解,那先需要去了解敏捷,例如看看我之前写过的一篇文章Scrum不再是Scrum,Scrum还是Scrum,可以有助于理解敏捷。理解敏捷,更重要的是去agilemanifesto.org仔细阅读著名的敏捷宣言和 12 项敏捷开发原...原创 2020-03-01 11:23:45 · 3012 阅读 · 0 评论 -
软件测试灵魂三问,如何怼回去?
(的确有一个错别字,测试人员一眼就能发现)这是上周参加一个闭门小型质量创新研讨会议所看到的一个slide,我拍了之后,发到朋友圈,很快被疯狂转发、风靡整个测试界,因为大家感同身受,太有共鸣了!灵魂三问:第 1 问:为什么这个 Bug 测不出来? 第 2 问:测试怎么测得?到底会不会测? 第 3 问:测试快点啊!为什么总是测试拖后腿,最后才报 Bug?有朋友说:对测试新人则...原创 2020-01-29 12:55:43 · 2813 阅读 · 0 评论 -
“六化”——软件测试发展趋势
2020年即将来临,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定义明年的KPI指标,规划明年的测试提升或投入计划,无偿奉献自己一年多的思考和总结:软件测试未来发展趋势被概况为“六化”1.敏捷化敏捷和DevOps等流程的引入,特别是测试左移,加强需求评审、设计评审,推行ATDD/BDD 测试驱动设计,从过去硬件的design for test到test driven design 让开发做更多...原创 2020-01-29 12:52:00 · 1754 阅读 · 0 评论 -
点评“现代软件测试原则”
七年前,我在写《完美测试:软件测试系列最佳实践》时,列了十几条测试原则,可以概括为十大测试原则: 测试目标要明确,并建立合理的阶段性目标 一切从客户/用户的角度出发,想客户所想 测试尽早介入,一旦项目启动,测试就要介入进去。 尽可能确保软件的可测试性 持续地测试、持续地反馈,最大程度地降低研发成本,提高研发效率 测试时不能穷尽的,应设定合理的...原创 2020-01-18 12:46:56 · 1092 阅读 · 0 评论 -
再谈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的比例
软件企业中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的比例往往是管理者关注的一个问题,也可能是下面测试经理头疼的问题,似乎没有人知道什么样的比例是合适的。幸好,倒是有个学者做个这方面的调查得到一些数据,可以供那些对此感兴趣的人参考。原创 2010-11-10 23:05:00 · 49031 阅读 · 66 评论 -
软件测试究竟发挥什么作用?
软件测试究竟发挥什么作用? 有人简单回答说,软件测试就是发现缺陷。但软件测试仅仅就是为了发现缺陷吗?绝对不是。软件测试有它的验证作用,就是人们经常说的V&V,Verification 验证产品的一致性,验证产品是否和需求定义、产品设计是否一致;Validation 确认产品是否真正满足用户需求,每个功能特性是不是用户想要的。 有人比较圆滑,就回答说:软件测试是质量保证的重要手段之一。但这样的回答不原创 2012-04-26 22:27:44 · 30829 阅读 · 7 评论 -
究竟什么是敏捷测试
时至今日,还讨论这样一个老话题,是否感觉老调重弹?因为两年前(2010年底)时任谷歌中国测试经理的段念先生就写了一篇文章《什么是敏捷软件测试》(刊登在InfoQ网站上[1]), 就已经谈到这个话题,“敏捷软件测试更多的是一种理念,而非过程”。在2011年,我自己也写了一篇文章《敏捷测试的思考和新发展》,刊登在《程序员》杂志上,谈到“在BDD、ATDD和TDD最根本的、共同的思想基础上,构成一个全新原创 2013-04-17 10:26:03 · 15046 阅读 · 6 评论 -
敏捷测试的方法和实践 (上)
什么是敏捷测试呢?敏捷测试当然不能简单地理解测得更快,绝对不是比以前用更少时间进行测试,也不是将测试的范围缩小了或将质量降低来减少测试任务。也有人说,只有敏捷开发,没有敏捷测试。下面我们就要讨论一下: 究竟什么是敏捷测试? 敏捷测试有哪些流程改进? 测试人员如何面对敏捷测试的挑战? 在敏捷测试中如何制定相应的自动化测试策略?等等各种问题。原创 2010-12-15 21:32:00 · 26165 阅读 · 46 评论 -
软件测试的完整分类
经过几个小时的连续努力,终于完成软件测试的完整分类,不知是否科学、全面,敬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其它参考: 软件测试全貌 软件测试内容全貌——全景图(1)基于过程的软件测试全景图 (2)软件测试的两张藏宝图和三个层次软件测试演义——中高级系列(序)原创 2010-05-28 23:04:00 · 16576 阅读 · 49 评论 -
你的喜爱——软件测试方法和技术
5年前,我们的《软件测试方法和技术》第1版和读者见面了,深受读者喜欢,多次印刷,还获得一些殊荣,例如第8届大学生图书节畅销图书一等奖、被选为“高等学校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同时,也陆续收到读者的反馈,提出了不少宝贵的意见。为了不辜负读者的厚望,我们认真吸取读者的反馈意见,参考更多的资料,历时一年多,对第1版内容做了大量修改......原创 2010-07-20 21:45:00 · 15645 阅读 · 19 评论 -
敏捷方法中测试人员的价值?
敏捷方法在软件开发中受到青睐,特别是在互联网应用服务系统的开发中,越来越多的公司采用敏捷方法,包括XP、Scrum、Lean、Crystal、FDD等。具体的敏捷方法在操作时有一些区别,但基本思想是一致的,如客户至上、拥抱变化、缩短迭代周期、自我组织等。在敏捷方法中,流程相对灵活,强调沟通,通过充分的沟通来及时解决问题,由于沟通充分,文档不是很重要,而且有可能不采用Word等独立的文件格式,原创 2010-03-10 21:51:00 · 6341 阅读 · 14 评论 -
《全程软件测试》电子课件 陆续可下载
为了更好地让大家理解软件测试,共完成了8讲内容,目前已发布了3讲,在接下来的时间,将陆续发布其它几讲内容。 ------------------------------------------------------------------------先进的测试思想:测试过程可以看作质量保证和缺陷预防的过程,测试不再是产品质量的一个原创 2009-08-13 22:57:00 · 6407 阅读 · 16 评论 -
负载测试、压力测试和性能测试的异同
负载测试(Load testing)、压力测试(Stress Test,应称为强度测试)和性能测试,这三个概念常常引起混淆,难以区分,从而造成不正确的理解和错误的使用。之前,也有不少讨论,比较有名的,应归为Grig Gheorghius的两篇博客:Performance vs. load vs. stress testingMore on performance vs. load te原创 2008-12-14 20:35:00 · 63298 阅读 · 15 评论 -
神奇的曲线:探索式测试与基于脚本的测试之关系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朱少民)和出处]原来准备在上海MPD上和大家分享以前在新浪微博(查看原文:http://t.cn/zOSXmst)提到的 神奇的曲线:探索式测试与基于脚本的测试之关系,结果上周接到培训任务,去成都做了一场培训,和学员做了简单分享。探索式测试(Exploratory Test)经常被简称为ET,由 Cem Kaner 1983年建立的测试概念,这几年随着敏捷方法而大行其道原创 2012-04-23 15:17:59 · 9722 阅读 · 4 评论 -
专业测试团队会消亡还是新生
文/朱少民敏捷软件开发致使很多人质疑专业测试团队存在的价值,本文对此进行了深度的剖析,并结合技术发展现状给出了软件测试的未来方向。敏捷软件开发带来的困惑敏捷软件开发强调“拥抱变化”, 认为不能将需求定义一次做到位,也没必要一次做到位,需要不断挖掘,才能逐渐获得真实的需求。这就给测试带来极大的挑战,因为测试需要把验证的标准作为参 照系,否则如果需求不清楚,就很难确定测试中发现的问题是不是真正的缺陷,原创 2012-10-29 22:01:18 · 15907 阅读 · 8 评论 -
软件测试宣言的诠释
从2000年开始从事软件测试,逐渐形成自己的软件测试思想,而第一次比较清晰呈现自己的测试的思想是2007年出版的《全程软件测试》,正如前言所叙:“从项目启动的第一天起到需求和设计的评审阶段,从后期的缺陷修正到产品维护——在整个软件生命周期中,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愉快地合作、共同努力,将软件产品的开发效率和质量推到一个新的高度。”,这些思想在测试管理工作的体现就是让测试人员更早地融入项目中,更主动、更原创 2012-12-15 17:22:20 · 17484 阅读 · 9 评论 -
如何才能做好测试自动化(TA)?
在自动化测试引入和应用中,我们清楚一些基本的原则:-选择好工具,最流行的工具不一定适合自己,真正适合自己的工具才是最好的。如Robot不一定是最好的,但它的多机交互协作能力是其它工具没有的-根据客户端、Web和服务器的不同特点可选择不同的测试工具,如Web的链接、UI变化快和复杂的逻辑,工具的录制功能要强、稳定,适应不同的平台(Windows, Linux, Mac OS)和浏览器(IE,原创 2006-06-07 23:47:00 · 12419 阅读 · 15 评论 -
你被“敏捷测试四象限”蒙蔽多少年了?
2009年出版的 Crispin & Gregory 的著作Agile Testing: A Practical Guide for Testers and Agile Teams 中第一次提出“敏捷测试四象限”,如下图所示:(so-calledAgile Testing Quadrants)不少测试人就一直被蒙蔽到今天,把它当作“敏捷测试四象限”,不是吗?是不是被蒙蔽...原创 2019-03-24 13:13:40 · 2514 阅读 · 0 评论 -
软件测试新标准ISO29119的是是非非
您听说过ISO 29119( http://softwaretestingstandard.org/ )吗?您公司在采用这个标准吗?也许您都没有听说过,也算它失败之处吧,哈哈。软件测试新标准ISO/IEC 29119 其前四部分于2013、2014年相继发布,还莫名其妙增加了第5部分。个人感觉第5部分——关键字驱动测试(Keyword Driven Testing)只是自动化脚本的一种技术,没有...原创 2019-02-18 20:41:08 · 4664 阅读 · 1 评论 -
十年了,测试变了,我也变了,但总有一些东西未变
(十三年前我设计的) 十年前,《全程软件测试》第一版和大家见面了。那是在WebEx七年测试工作之结晶,得到读者的喜欢,曾了解到,有好几家公司把这本书作为测试工程师入职培训教材。十年过去了,软件测试领域发生了很大变化,我自己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原创 2019-02-27 16:16:19 · 2515 阅读 · 0 评论 -
测试人员的KPI,这个梗究竟如何破?
在 从PDD薅羊毛事件想到DevOps那些事 文章中有一同学留言:“关于测试人员的KPI这块,这在行业上一直都是个梗,难解...”, 的确感到这是一个问题,答应为此写篇文章来回答这个问题。 测试人员的KPI是一硬梗,似乎无解,就像软件工程没有银弹感觉自己没必要掉进这个坑里;测试人员的KPI也要取决每个公司:如何看待测试、测试人员有上下文,case by ca...原创 2019-02-27 15:53:15 · 6360 阅读 · 0 评论 -
软件测试的起点和源泉——七种测试驱动模式(方法论)
在进行软件测试时,总要有一个出发点吧?从哪里开始分析?测试设计是基于什么?简单地说,什么驱动测试工作?这是一个基本问题,基于自己多年对软件工程、产品质量和测试等的理解,总结出七类测试驱动模式。原创 2014-10-01 13:01:01 · 9970 阅读 · 0 评论 -
软件测试 Top 120 Blog (博客)
# Site Author Memo 1 DevelopSense Michael Bolton Context-driven school 2 James Bach's Blog James Bach Context-driven school 3 Huib Schoots’ Blog Huib Schoots 4 Cem Kaner’s原创 2013-09-23 17:37:24 · 25300 阅读 · 3 评论 -
简约而不简单-软件测试自动化的魅力和力量
《测试自动化最佳实践:来自全球的经典自动化测试案例解析》译者序时光荏苒,转眼间本书的翻译工作已经进行了半年多,算是没有辜负出版社的期望,按时完成翻译任务。当初,看到本书的英文版,就有翻译本书的强烈愿望。本书作者Dorothy Gramham和MarkFewster之前写的《软件测试自动化》(Software Test Automation)就很有影响,作为其姐妹篇,一定不会差,会更胜一筹。更让我感原创 2013-04-16 13:17:21 · 9943 阅读 · 2 评论 -
预测:2009年国内软件测试的十大热点
2009年悄悄地来到了,送走了艰难的、折腾的2008年。人们对2009年会充满更多的期望,9是一个吉祥的数字,天长地久,而且农历是牛年,牛年更牛。 到了2009年,该为软件测试写点什么。顺民意,预测一下2009年国内软件测试的十大热点。基于云的测试将是新的课题,包括测试方法、技术和工具。而且,云环境下的测试也是减少测试成本的一个途径。基于原创 2009-01-06 22:25:00 · 6283 阅读 · 2 评论 -
21世纪的软件测试
原文来自于Testing in 21st Century,翻译出来,供大家思考。从我个人观点看,21世纪的测试可以简单地概括为3句话(三段论):全程软件测试,测试是重中之重。全程自动化测试,测试原来可以是这样的。全程缺陷预防,测试工作已经不是那么重要。————————————译文————————————————- 由于当前商业和IT环境的驱动,软件测试的理念、实践和翻译 2008-10-22 13:28:00 · 5321 阅读 · 4 评论 -
如何正确理解自动化测试?
谈到自动化测试,一般就会提到测试工具。许多人觉得使用了一、两个测试工具就是实现了测试自动化,这种理解是不对的,至少是片面的。的确,测试工具的使用是自动化测试的一部分工作,但“用测试工具进行测试”不等于“自动化测试”。那什么是“自动化测试”? 半自动化测试过程,算不算自动化测试?是否可以为“自动化测试”给出如下定义?以自动化的方式完成测试?测试过程的自动化?将手工测试的过程变成了自动化测试原创 2008-09-21 17:51:00 · 25787 阅读 · 23 评论 -
看足球学习管理团队
提笔之时,空气中都是足球的味道,来自伊比利亚半岛上正在演出欧洲杯的草坪。 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像我一样,举头看足球,低头思管理。英国皇家人力资源协会的会员们也许会。因为该协会在去年的年会上特意请来了英格兰国家队主教练、瑞典人埃里克森,给这些人力资源经理上了题为《怎样让你的团队出色发挥》的一课。和埃里克森同场献艺的,是出场费10万美元的管理大师吉姆·柯林斯。 低调的埃里克森说:管理转载 2006-07-04 08:43:00 · 2424 阅读 · 1 评论 -
软件测试架构师——众里寻她千百度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还算幸运。而对于“软件测试架构师”, 众里寻她(他)千百度,那人何在?难以上青天。 软件测试架构师是一个新职位,但确实是一个非常必要的职位,主要有几点:- 根据V模型、广义测试概念等,(静态)测试的越早,发现缺陷越早,越有利于产品的质量、加快产品开发周期、降低企业的成本。更重要预防设计出现严重的缺陷,如果设计出现缺陷原创 2006-07-06 20:00:00 · 8649 阅读 · 29 评论 -
测试用例的有效维护
开发一个软件产品,会发布多个版本,伴随着测试用例(Test case)的不断维护, 使测试用例不断完善并与产品功能、特性(features)的变化保持一致,所以测试用例是和产品版本相关联的。特别是对提供软件服务的软件产品,多个版本常常共存,为客户提供服务,这时多个版本的测试用例也是并存的,所以在新建、修改、删除测试用例时要十分小心,并有相应的规则。根据产品特性和test case一致性,分下面原创 2006-07-04 17:55:00 · 5582 阅读 · 0 评论 -
第22回 测试用例的复审
测试用例的设计是整个软件测试工作的核心,测试用例反映对被测对象的质量要求和评估范围,决定测试的效率和测试自身的质量。所以对测试用例的评审,就显得非常重要。测试用例设计完之后,要经过非正式和正式的复审和评审。在测试用例审查、评审过程中,主要检查下列内容: 测试用例设计的整体思路是否清晰,是否清楚系统的结构和逻辑从而使测试用例的结构或层次清晰,测试的优先级或先原创 2006-11-08 18:00:00 · 6246 阅读 · 0 评论 -
功能测试自动化的投入和产出
测试自动化,对于系统性能测试、负载测试等效果是明显的,而且我们也不得不为之。我们知道,没有测试工具进行负载模拟,要通过手工测试完成系统测试任务,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在功能测试中,情况就大不一样了。手工测试在功能测试中的优势还是比较大的,我在“测试方法的辩证统一(之二)”已做了讨论,工具本身并没有想象力和灵活性,而人对界面美观性、逻辑合理性,容易作出判断。所以功能测试自动化主要的应用在回归测试中,而且原创 2006-06-14 18:20:00 · 8598 阅读 · 7 评论 -
测试自动化普遍存在的问题
对测试工具能够发挥作用,大家都已经了解并认可了,但是很多引入自动化测试工具的软件公司并没有能够让测试自动化发挥应有的作用,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 不正确的观念或不现实的期望没有建立一个正确的软件测试自动化的观念,或操之过急,或认为测试自动化可以代替手工测试,或认为测试自动化可以发现大量新缺陷,或不够重视而不愿在初期投入比较大的开支等。多数情况下,对软件测试自动化存在过于乐观的态度、原创 2006-06-15 23:55:00 · 10912 阅读 · 8 评论 -
如何更好达到测试自动化的目的(2) ?
测试自动化的开展,不仅需要具有很好编程经验的工程师,而且也需要测试工程师的合作,两者需要合作。理想的话,两者合而为一。但是,如果所有测试工程师都具有良好的编程经验,其招聘工作比较难、团队的稳定性也值得担心或者成本也相对大的多。功能测试(特别是适用性、逻辑性等)测试,还是需要手工测试,需要人的直觉和经验,技术特别好的工程师做功能测试,肯定不投入,做不好。测试自动化需要一个良好的框架,从开发原创 2006-06-08 19:38:00 · 7252 阅读 · 1 评论 -
再论软件测试的执行
虽然我们都认为,有效的测试计划是指导测试用例设计、测试执行的指导性文件,是成功测试的前提和必要条件,测试用例设计是测试工作的核心,测试用例的成功设计已经完成了一半的测试任务,但是测试的执行是基础,是测试计划和测试用例实现的基础,严格的测试执行使测试工作不会半途而废。而且,测试执行的管理相对复杂些,在整个测试执行阶段中,我们需要面对一系列问题,如: 如何确保测试环境满足测试用例所描述的要求? -原创 2006-06-16 19:56:00 · 7671 阅读 · 4 评论 -
测试执行中非常有效的策略
版权所有 :-)对于大型项目,软件测试的执行,除了需要很好的测试范围分析、测试计划制定和测试资源的分配与组织之外,还是有一个容易被大家忽视的策略问题。对于大多数应用项目(非国防、载入飞船上天、净室工程等),我们都知道,测试不是为了证明所有的功能能正常工作,恰恰相反,测试就是为了找出那些不能正常工作、不一致性的问题,也就是说,测试的一般工作就是发现缺陷 (detect bug),当然这些缺陷包括需求原创 2006-06-14 18:50:00 · 14410 阅读 · 12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