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多媒体教学与教学效果评估的问题及对策
高校多媒体教学现存问题
多媒体教学虽有诸多优势,但在实际运用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具体如下:
1. 过度依赖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课件具备人机交互、超文本等功能,但内容相对固定,难以随机应变调整。教师过度依赖课件,整堂课对着屏幕读讲解,与学生交流少,抑制了学生发散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学生因觉得课件和教材内容一致,懒得记笔记,导致教学重难点混淆,学习积极性降低,课堂效率低下。
2. 忽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式,其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不变。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让课件成为传授知识的工具,自己沦为课件操纵者,导致人机错位。同时,学生是信息处理和知识构建的主体,但多媒体教学节奏快,学生缺乏思考和探索时间,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下降。
3. 学生难以理解消化知识 :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教师不仅手写、切换屏幕,还会将多节课内容压缩在一节中,甚至将教材内容完全复制到课件,使课件成了电子板书。虽然解决了过去在较少课时内完成较多教学内容的难题,但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快速传递的教学内容,只能在考试时复制课件,影响教学效果。
4. 课件质量参差不齐,教师计算机操作能力弱 :高校多媒体课件大多由教师制作,但很多教师未接受专业培训,常用 PPT,缺乏动态展示效果。多数课件只是简单将图片、影视或文字“搬”到电脑,教学内容直接复制,处于多媒体制作初级阶段。部分课件未经专业审核,质量较低。此外,一些教师计算机基本操作不熟练,遇到硬件故障等问题时束手无策,影响教学正常进行。 </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22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