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中普适反向散射技术与环境反向散射系统解析
1. 普适反向散射助力物联网发展
物联网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万物互联,让现实世界中的任何物品,哪怕是一粒尘埃,都能被远程感知或控制。例如,农民借助物联网传感器可远程监测农田营养水平,适时为枯萎作物施肥;仓库管理员通过在物品上部署物联网传感器,能远程识别、计数和分类大型仓库中的物品,无需人工逐一盘点。
与有源无线电相比,反向散射无线电无需生成载波,具有超低功耗和低成本等优势,是有源无线电的理想替代方案。虽然射频识别(RFID)作为一种反向散射技术也具备低功耗特性,但由于其需要昂贵的专用硬件,增加了部署成本和复杂性,难以大规模部署。而普适反向散射凭借以下特点,成为实现物联网反向散射的最佳方式之一:
- 无电池设计 :普适反向散射无需生成载波,采用无源电路元件,功耗极低,仅为微瓦级别,相比有源无线电,功耗降低了几个数量级。这种设计可显著延长标签使用寿命,降低维护风险和成本,尤其适用于更换电池困难且需要长电池寿命的应用场景。为进一步降低功耗,部分研究采用唤醒机制,避免持续传感和传输。当标签不处于工作状态时,会进入睡眠状态以节省电量。为实现完全无电池,研究人员提出将反向散射与能量收集相结合,标签通过能量收集器捕获环境中的能量,如射频能量、光能和热能,并将其转化为电能用于标签通信。以无线药物为例,人体组织比空气复杂得多,一些病理情况难以检测和治疗。若将普适反向散射应用于医学,一方面无需更换电池可使药物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以感知和传输人体健康状况;另一方面,可利用无线药物定位病变区域并进行治疗。
- 小型化 :为满足各种应用需求,标签需实现小型化。一方面,标签逻辑简单,主要用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34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