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不在的环境反向散射通信:物联网的新前沿
1. 无线通信新时代
在当今时代,无线连接无处不在。环境反向散射通信全面探索对物联网(IoT)进行变革的潜力,既恰逢其时,又非同寻常。通信的概念已呈现出新的维度,超越了传统方式,渗透到我们周围的环境中。无处不在的环境通信时代已经到来。
无处不在的环境通信理念源于通信应无缝融入我们周围环境的想法。它强调创建不仅能感知我们存在,还能响应我们需求的环境的重要性。在这个日益互联的社会中,信息交换已超越了单纯设备和屏幕的限制。通过创新技术和智能系统,无处不在的环境通信旨在增强人际互动、促进协作,并在物理和数字领域之间实现和谐融合。
2. 反向散射通信的历史演进
反向散射通信是物联网最关键的技术之一,它能为超低功耗传感器提供无处不在的连接。其中,射频识别(RFID)是应用最广泛的反向散射通信技术。
2.1 RFID的发展历程
RFID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35年,罗伯特·亚历山大·沃森 - 瓦特爵士发现了雷达,该技术在美国、英国和德国军队中广泛应用。但雷达难以区分敌我飞机,后来德国人发现飞机滑行会改变反射雷达信号,英国人在此基础上发明了敌我识别(IFF)系统。1945年,列昂·特雷门受其发明的无需物理接触就能演奏的乐器启发,开发了类似RFID技术的苏联间谍工具“The Thing”。直到1973年,马里奥·W·卡杜洛获得首个RFID专利,创建了使用可重写内存的有源RFID标签系统,同年查尔斯·沃尔顿获得无源RFID系统专利。1999年,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科学家成立Auto - ID中心,对RFID编码信息格式进行标准化,降低生产成本。如今,RFID已广泛应用于物流、零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40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