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反向散射通信:物联网的新兴解决方案
1. 反向散射通信概述
反向散射通信是物联网(IoT)中至关重要的技术之一,它能为超低功耗传感器提供无处不在的连接。射频识别(RFID)是应用最广泛的反向散射通信技术。
1.1 RFID的历史
RFID起源于二战时期。1935年,罗伯特·亚历山大·沃森 - 瓦特爵士发现了雷达,广泛应用于美、英、德军队,但无法区分敌我飞机。后来,德国人发现飞机滑行会改变雷达反射信号,英国人在此基础上发明了敌我识别(IFF)系统。1945年,列昂·特雷门受启发开发了类似RFID技术的苏联间谍工具。直到1973年,马里奥·W·卡杜洛获得首个RFID专利,同年查尔斯·沃尔顿获得被动RFID系统专利。1999年,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科学家成立Auto - ID中心,对RFID编码信息进行标准化,降低其生产成本。如今,RFID已广泛应用于物流、零售、医疗等众多领域。
1.2 普遍反向散射的发展
由于RFID需要昂贵的专用阅读器,难以大规模部署,研究人员开始探索环境反向散射。环境反向散射首次提出使用环境电视流量作为激励信号,为反向散射网络提供了新思路。此后,众多相关研究不断涌现,如FS反向散射、BackFi、被动Wi - Fi等,但这些研究大多存在一些局限性,如需要专用硬件、通信不稳定等。直到Chameleon的出现,使标签能够使用不受控的有效载波生成原生Wi - Fi数据包。
2. 普遍反向散射的基本概念
2.1 RFID和普遍反向散射的原理
- RFID原理 :典型的RFID系统包括阅读器和标签。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