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SLAM)及导航应用解析
1. SLAM基本流程
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是机器人领域的重要技术,其基本流程可分为前端和后端两个部分:
- 前端(Front - end) :构建图,将机器人位姿设为顶点,位姿之间的关系设为边。这一步通常是传感器信息的累积过程。
- 后端(Back - end) :优化图,调整机器人的位姿顶点,尽可能满足边的约束条件。
下面是SLAM基本流程的mermaid流程图:
graph LR
A[前端:构建图] --> B[后端:优化图]
2. SLAM在无人系统中的应用示例
SLAM不仅在机器人领域是重要的研究方向,在无人系统中也具有重要意义。以无人车为例,使用激光雷达环境传感器,通过直方图滤波技术在二维平面上定位无人车,并建立占用栅格地图(Occupancy Grid Map,OGM)。整个过程可分为环境地图的创建与更新以及车辆定位两部分。
2.1 环境地图的创建与更新
环境的描述方式有多种,如栅格地图、基于特征的几何信息表示和拓扑地图等。由于实验环境范围大、特征复杂,栅格地图更易于创建和维护,且能容纳无人车定位信息和传感器信号中的噪声。
2.1.1 栅格地图的划分与状态定义
OGM将环境划分为n个固定大小为$m_i$($i \in [1, n]$)的栅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