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视觉技术:从传统方法到深度学习的全面解析
1. RGB - D 相机原理与局限性
1.1 RGB - D 相机工作原理
RGB - D 相机无论采用结构光还是飞行时间(ToF)技术,都需要向目标发射一束光(通常是红外光)。
- 结构光原理 :相机根据返回的结构光图案计算物体与自身的距离。
- ToF 原理 :相机向目标发射脉冲光,然后根据光束发射和返回之间的飞行时间确定物体与自身的距离。这与激光传感器原理类似,但激光通过逐点扫描获取距离,而 ToF 相机可以获取整个图像的像素深度,这体现了 RGB - D 相机的特点。
1.2 深度与颜色映射及点云生成
测量深度后,RGB - D 相机通常根据生产时各相机的位置完成深度和颜色图像素的配对,并输出相应的颜色图和深度图。在同一图像位置,我们可以读取颜色和距离信息,计算像素的 3D 相机坐标并生成点云。
1.3 RGB - D 相机的局限性
- 使用范围受限 :使用红外进行深度测量的 RGB - D 相机易受阳光或其他传感器发射的红外光干扰,不适用于户外使用。同时,多台相机同时使用会相互干扰。
- 无法测量特定物体 :对于具有透射性材料的物体,由于无法接收到反射光,无法测量这些点的位置。
- 成本和功耗问题 :RGB - D 相机在成本和功耗方面存在一定劣势。
机器视觉:从传统到深度学习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2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