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水下机器人的飞行、潜水与逃逸研究
1. 飞行潜水相关力学模型
在研究飞行潜水过程中,各部件产生的力会根据浸没面积进行缩放。例如,机翼力的计算公式为:
$F_{w,transition} = \frac{1}{2} V^2 C_{lw}(\rho_w S_w(t) + \rho_a S_a(t))$
在进行力矩计算时,假设各部件的力作用点保持不变。不过,上述表达式在出水情况中可能适用,但在撞击阶段,物体周围的流动可能高度混乱,还可能出现空化或空气夹带现象,这可能导致尾部甚至机翼部分在撞击期间及之后短时间内失效。所以,在撞击期间及之后短时间内,水动力可能主要由表面摩擦效应主导,此时阻力系数可表示为:
$C_d = \frac{0.0307}{Re^{1/7}}$
其中,雷诺数是根据物体的浸没长度计算得出的。但这些公式是高度简化的,实际应用中可能不够准确。
2. 模拟结果与系统分析
2.1 不同阶段的模拟
模拟涵盖了多个阶段,包括稳定和机动飞行、陡峭俯冲、水撞击与入水、稳定水下运行、返回水面和出水等。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模型能有效呈现纯空中和水下阶段,以及空气 - 水和水 - 空气的转换过程,系统行为在物理上合理,与之前类似车辆的实验结果相符。不过,要实现连续的完整任务周期,部分阶段需要主动稳定控制,如稳定出水和返回飞行、从水撞击过渡到可控水下运行等,控制部分将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模拟阶段|描述|
| ---- | ---- |
|稳定和机动飞行|展现飞行器在空气中的常规飞行状态|
|陡峭俯冲|飞行器从空中向水面快速下降的过程|
|水撞击与入水|飞行器接触水面并进入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33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