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矩阵与二维几何变换相关知识解析

矩阵与二维几何变换相关知识解析

1. 特殊矩阵类

在数学和物理领域,特殊矩阵类有着重要的应用。下面将详细介绍几类特殊矩阵,包括厄米特矩阵、酉矩阵和幺模矩阵。

1.1 厄米特矩阵

厄米特矩阵在量子力学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它是理解和解决原子及亚原子尺度物理问题的主要工具。

  • 定义 :矩阵 $M$ 的厄米特伴随矩阵 $M^{\dagger}$ 等于其转置的复共轭,即 $M^{\dagger} = \overline{M^T}$。例如,在复向量空间中,左矢向量是相应右矢向量的厄米特伴随。
  • 性质

    • 定理1 :厄米特矩阵的特征值是实数。设 $\lambda_m$ 是厄米特矩阵 $H$ 的特征值,$v_m$ 是对应的特征向量,则 $H v_m = \lambda_m v_m$。通过对等式两边取厄米特伴随,并利用相关引理和 $H$ 是厄米特矩阵的性质,可以证明特征值为实数。
    • 定理2 :厄米特矩阵对应不同特征值的特征向量是正交的。给定 $H v_m = \lambda_m v_m$ 和 $H v_n = \lambda_n v_n$,且 $\lambda_m \neq \lambda_n$,可以证明 $v_n^{\dagger} v_m = 0$。
  • 课堂练习

    • Pb. 8.28 :证明任何 $2 \otimes 2$ 厄米特矩阵都可以唯一分解为泡利自旋矩阵和单位矩阵。
    • Pb. 8.29 :找出两个已分解为泡利自旋矩阵和单位矩阵的 $2 \otimes 2$ 厄米特矩阵的乘法规则。
  • 作业问题

    • Pb. 8.30 :对于 $n \otimes n$ 的卡洛杰罗和佩雷洛莫夫矩阵,验证其特征值为 $\lambda_s = 2s - n - 1$($s = 1, 2, 3, \ldots, n$),特征向量矩阵的相关表达式,并推导丢番图求和规则。
1.2 酉矩阵

酉矩阵具有其厄米特伴随等于其逆的性质,即 $U^{\dagger} = U^{-1}$。例如,若 $H$ 是厄米特矩阵,则矩阵 $e^{jHt}$ 是酉矩阵。

  • 性质
    • 定理1 :酉矩阵的所有特征值的模都为1。设 $U v_n = \lambda_n v_n$,通过对等式取厄米特共轭并相乘,可以得到 $|\lambda_n|^2 = 1$。
    • 定理2 :由酉矩阵表示的变换保持两个向量的标量(点积或内积)不变。设矩阵 $U$ 作用于向量 $\phi$ 和 $\psi$ 得到新向量 $\phi’$ 和 $\psi’$,通过一系列运算可以证明 $\phi’^{\dagger} \psi’ = \phi^{\dagger} \psi$。
1.3 幺模矩阵

幺模矩阵的定义性质是其行列式等于1。在本节中,主要讨论 $2 \otimes 2$ 幺模矩阵,它们是光子学工程中射线光学和高斯光学矩阵表述的工具。

  • 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对于矩阵 $M = \begin{pmatrix} a & b \ c & d \end{pmatrix}$,其幺模条件为 $\det(M) = ad - bc = 1$。在 $-2 \leq (a + d) \leq 2$ 的范围内,特征值可以表示为 $\lambda_{\pm} = e^{\pm j\theta}$,其中 $\cos(\theta) = \frac{1}{2}(a + d)$。通过求解矩阵方程 $M = VDV^{-1}$,可以得到特征向量矩阵 $V$ 的表达式。

  • 作业问题

    • Pb. 8.31 :利用 $M$ 的分解式和相关结果证明幺模矩阵的西尔维斯特定理。
2. 光学纤维中光线捕获的动力学应用

光学纤维是陆地光宽带网络的主要波导,其波导特性源于纤维内部的二次折射率径向分布。通过利用斯涅尔折射定律和西尔维斯特定理,可以解释光线在光纤中的波导现象。

  • 光线描述 :用光线与光纤轴的距离 $r$ 和光线方向与光纤轴的小角度 $\alpha$ 来描述光纤中任意点 $z$ 处的光线。
  • 迭代关系推导 :考虑光纤轴上相隔小距离 $\delta z$ 的两点,通过分析光线的横向位移和弯曲情况,可以得到光线位置和斜率的总变化矩阵,从而得到数值迭代光线在光纤中传播的递归关系。同时,利用矩阵的幺模性质和西尔维斯特定理,可以得到解析解。

  • 作业问题

    • Pb. 8.32 :考虑半径为 $a = 30\mu$,$n_0 = \frac{4}{3}$,$n_2 = 10^3 m^{-1}$ 的光纤,编写MATLAB程序跟踪三条平行于光纤轴进入光纤的光线的传播,并绘制光线轨迹。
    • Pb. 8.33 :利用西尔维斯特定理推导光线传播的解析解。
    • Pb. 8.34 :找出入射光线不逃出光纤的最大角度。
3. MATLAB命令回顾

在处理矩阵和相关计算时,MATLAB提供了许多有用的命令,以下是一些常用命令的介绍:
| 命令 | 功能 |
| ---- | ---- |
| det | 计算矩阵的行列式 |
| expm | 计算矩阵的指数 |
| eye | 生成单位矩阵 |
| inv | 求矩阵的逆 |
| ones | 生成所有元素都为1的矩阵 |
| polyfit | 用多项式拟合数据 |
| triu | 提取矩阵的上三角部分 |
| tril | 提取矩阵的下三角部分 |
| zeros | 生成所有元素都为0的矩阵 |
| [V,D]=eig(M) | 求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

4. 二维几何变换

二维几何变换涉及到对平面图形的坐标和形状进行改变,包括原点反演、坐标轴反射、绕原点旋转、缩放和平移等操作。在进行这些变换之前,需要先学习如何在MATLAB中绘制封闭多边形图形。

4.1 多边形图形的构建

构建多边形图形的步骤如下:
1. 标记所有顶点。
2. 标记遍历路径。
3. 构建一个 $(2 \otimes (n + 1))$ 矩阵 $G$,其中第一行元素是有序的 $(n + 1)$ 元组 $(x_1, x_2, x_3, \ldots, x_n, x_1)$,第二行元素是对应的 $y$ 坐标 $(n + 1)$ 元组。
4. 绘制 $G$ 的第二行元素与第一行元素的函数关系图。

示例 :绘制顶点位于 $(2, 1)$,$(6, 1)$,$(5, 3)$ 和 $(3, 3)$ 的梯形。

G=[2 6 5 3 2; 1 1 3 3 1];
plot(G(1,:),G(2,:))

为了确保精确的几何形状被正确再现,需要设置坐标轴具有相等的 $x$ 范围和 $y$ 范围,并且纵横比为1。如果需要在图形中添加文本,可以使用 gtext 命令。

4.2 原点反演和坐标轴反射
  • 原点反演 :原点反演将坐标变换为 $x’ = -x$,$y’ = -y$,其矩阵表示为 $P = \begin{pmatrix} -1 & 0 \ 0 & -1 \end{pmatrix}$。
  • 坐标轴反射 :关于 $x$ 轴的反射矩阵 $P_x = \begin{pmatrix} 1 & 0 \ 0 & -1 \end{pmatrix}$,关于 $y$ 轴的反射矩阵 $P_y = \begin{pmatrix} -1 & 0 \ 0 & 1 \end{pmatrix}$。

课堂练习
- Pb. 9.1 :使用示例中的梯形,通过上述三种变换得到所有变换后的 $G$ 矩阵,并在同一图形上绘制变换后的图形。
- Pb. 9.2 :分析原始梯形顶点按逆时针顺序排列时,变换后各点的顺序。
- Pb. 9.3 :证明 $(x^2 + y^2)$ 在 $P_x$,$P_y$ 或 $P$ 的单独作用下是不变的。

4.3 绕原点旋转

点 $(x, y)$ 在 $x - y$ 平面绕 $z$ 轴旋转角度 $\theta$ 后的新坐标可以通过复数乘法得到。旋转矩阵为 $R(\theta) = \begin{pmatrix} \cos(\theta) & -\sin(\theta) \ \sin(\theta) & \cos(\theta) \end{pmatrix}$。

性质验证
- Pb. 9.4 :验证旋转矩阵的行列式等于1。
- Pb. 9.5 :证明 $R(-\theta) = [R(\theta)]^{-1} = [R(\theta)]^T$。
- Pb. 9.6 :证明 $R(\theta_1) \ast R(\theta_2) = R(\theta_1 + \theta_2) = R(\theta_2) \ast R(\theta_1)$。
- Pb. 9.7 :证明 $(x’)^2 + (y’)^2 = x^2 + y^2$。
- Pb. 9.8 :证明 $P = R(\theta = \pi)$,并说明没有旋转可以再现 $P_x$ 或 $P_y$。

课堂练习
- Pb. 9.9 :求点 $(x, y)$ 关于直线 $y = x$ 反射后的坐标,并使用MATLAB验证结果。
- Pb. 9.10 :求先旋转 $-\frac{\pi}{3}$,再绕原点反演的变换矩阵,用两种不同方法求解。
- Pb. 9.11 :确定将示例梯形旋转多少角度,使点 $(6, 1)$ 位于 $y$ 轴上。

4.4 缩放

缩放变换是指将平面上每个点的 $x$ 坐标乘以正常数 $s_x$,$y$ 坐标乘以正常数 $s_y$。当 $0 < s_x < 1$ 时,图形在 $x$ 方向压缩;当 $s_x > 1$ 时,图形在 $x$ 方向扩展。同理,$s_y$ 控制 $y$ 方向的缩放。

  • 矩阵表示 :$x$ 方向缩放矩阵 $S_x = \begin{pmatrix} s_x & 0 \ 0 & 1 \end{pmatrix}$,$y$ 方向缩放矩阵 $S_y = \begin{pmatrix} 1 & 0 \ 0 & s_y \end{pmatrix}$。

课堂练习
- Pb. 9.12 :求同时将 $x$ 坐标压缩为原来的 $\frac{1}{2}$,$y$ 坐标扩展为原来的2倍的变换矩阵,并将其应用于示例梯形,绘制结果。
- Pb. 9.13 :求 $S_x$ 和 $S_y$ 的逆矩阵。

4.5 平移

平移变换由向量 $T = (t_x, t_y)$ 定义,坐标变换为 $x’ = x + t_x$,$y’ = y + t_y$,其矩阵表示为 $\begin{pmatrix} x’ \ y’ \end{pmatrix} = \begin{pmatrix} x \ y \end{pmatrix} + \begin{pmatrix} t_x \ t_y \end{pmatrix}$。平移对矩阵 $G$ 的影响可以通过 $G’ = G + T \ast \text{ones}(1, n + 1)$ 表示,其中 $n$ 是被平移的点数。

综上所述,通过对特殊矩阵类的学习和二维几何变换的掌握,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数学、物理以及工程领域中的相关问题。同时,MATLAB作为一种强大的工具,为这些问题的求解和可视化提供了便利。

graph LR
    A[特殊矩阵类] --> B[厄米特矩阵]
    A --> C[酉矩阵]
    A --> D[幺模矩阵]
    E[二维几何变换] --> F[多边形图形构建]
    E --> G[原点反演和坐标轴反射]
    E --> H[绕原点旋转]
    E --> I[缩放]
    E --> J[平移]

以上内容涵盖了特殊矩阵类的性质和应用,以及二维几何变换的各种操作和相关练习,希望能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这些概念。

5. 二维几何变换的综合应用与拓展

在实际应用中,二维几何变换常常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变换来实现复杂的图形操作和问题求解。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进一步说明这些变换的综合应用。

5.1 组合变换的实现

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需要对图形进行连续的变换,例如先旋转再平移,或者先缩放再反射等。组合变换可以通过矩阵乘法来实现。

假设我们有一个变换序列,先进行旋转 $R(\theta)$,再进行平移 $T(t_x, t_y)$。那么总的变换矩阵可以表示为:
[
\begin{pmatrix}
\cos(\theta) & -\sin(\theta) & t_x \
\sin(\theta) & \cos(\theta) & t_y \
0 & 0 & 1
\end{pmatrix}
]
这里我们使用了齐次坐标来表示变换,将二维坐标 $(x, y)$ 扩展为 $(x, y, 1)$。这样可以方便地将旋转、平移等变换统一用矩阵乘法表示。

示例 :对示例中的梯形先旋转 $\frac{\pi}{4}$,再沿 $x$ 轴正方向平移 2 个单位,沿 $y$ 轴正方向平移 3 个单位。

% 定义旋转矩阵
theta = pi/4;
R = [cos(theta) -sin(theta) 0; sin(theta) cos(theta) 0; 0 0 1];

% 定义平移矩阵
tx = 2;
ty = 3;
T = [1 0 tx; 0 1 ty; 0 0 1];

% 组合变换矩阵
M = T * R;

% 定义梯形的齐次坐标矩阵
G = [2 6 5 3 2; 1 1 3 3 1; 1 1 1 1 1];

% 进行变换
G_transformed = M * G;

% 绘制变换后的图形
plot(G_transformed(1,:), G_transformed(2,:))
5.2 变换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二维几何变换在图像处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图像的旋转、缩放、平移等操作。通过对图像的像素矩阵进行相应的变换,可以实现图像的几何校正、裁剪、变形等效果。

以图像旋转为例,我们可以将图像的每个像素点看作一个二维坐标,通过旋转矩阵对其进行变换,然后将变换后的像素值重新分配到新的图像矩阵中。

示例 :使用MATLAB对一幅图像进行旋转操作。

% 读取图像
img = imread('example.jpg');

% 定义旋转角度
theta = 30;

% 进行旋转操作
img_rotated = imrotate(img, theta);

% 显示原始图像和旋转后的图像
subplot(1,2,1);
imshow(img);
title('Original Image');
subplot(1,2,2);
imshow(img_rotated);
title('Rotated Image');
5.3 变换的逆操作与校正

在实际应用中,有时我们需要对已经变换的图形或图像进行逆变换,以恢复其原始状态。例如,在图像采集过程中,由于相机的倾斜或位置变化,可能会导致图像发生变形,这时就需要进行逆变换来校正图像。

对于旋转矩阵 $R(\theta)$,其逆矩阵为 $R(-\theta)$;对于平移矩阵 $T(t_x, t_y)$,其逆矩阵为 $T(-t_x, -t_y)$。通过对变换矩阵求逆,我们可以实现逆变换。

示例 :对前面旋转并平移后的梯形进行逆变换,恢复其原始状态。

% 求组合变换矩阵的逆矩阵
M_inv = inv(M);

% 进行逆变换
G_restored = M_inv * G_transformed;

% 绘制恢复后的图形
plot(G_restored(1,:), G_restored(2,:))
6. 总结与展望

通过对特殊矩阵类和二维几何变换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这些概念在数学、物理和工程领域的重要应用。特殊矩阵类如厄米特矩阵、酉矩阵和幺模矩阵,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性质,在量子力学、光学等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二维几何变换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强大的工具,用于处理平面图形的坐标和形状变化,在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未来的研究和应用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这些概念的拓展和深化。例如,将二维几何变换推广到三维甚至更高维空间,以处理更复杂的几何问题;研究特殊矩阵类在新兴领域如量子计算、人工智能中的应用等。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利用更高效的算法和工具来实现这些变换,提高计算效率和精度。

以下是一个总结表格,对比了不同特殊矩阵类和二维几何变换的特点:
| 类别 | 定义 | 主要性质 | 应用领域 |
| ---- | ---- | ---- | ---- |
| 厄米特矩阵 | $H^{\dagger} = H$ | 特征值为实数,不同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正交 | 量子力学 |
| 酉矩阵 | $U^{\dagger} = U^{-1}$ | 特征值模为1,保持向量内积不变 | 量子力学、信号处理 |
| 幺模矩阵 | $\det(M) = 1$ | 可用于射线光学和高斯光学的矩阵表述 | 光子学工程 |
| 原点反演 | $P = \begin{pmatrix} -1 & 0 \ 0 & -1 \end{pmatrix}$ | 改变坐标符号 | 图形变换 |
| 坐标轴反射 | $P_x = \begin{pmatrix} 1 & 0 \ 0 & -1 \end{pmatrix}$,$P_y = \begin{pmatrix} -1 & 0 \ 0 & 1 \end{pmatrix}$ | 保持 $(x^2 + y^2)$ 不变 | 图形变换 |
| 绕原点旋转 | $R(\theta) = \begin{pmatrix} \cos(\theta) & -\sin(\theta) \ \sin(\theta) & \cos(\theta) \end{pmatrix}$ | 行列式为1,满足 $R(-\theta) = [R(\theta)]^{-1} = [R(\theta)]^T$ 等性质 | 图形变换、图像处理 |
| 缩放 | $S_x = \begin{pmatrix} s_x & 0 \ 0 & 1 \end{pmatrix}$,$S_y = \begin{pmatrix} 1 & 0 \ 0 & s_y \end{pmatrix}$ | 改变图形在 $x$ 和 $y$ 方向的尺寸 | 图形变换、图像处理 |
| 平移 | $\begin{pmatrix} x’ \ y’ \end{pmatrix} = \begin{pmatrix} x \ y \end{pmatrix} + \begin{pmatrix} t_x \ t_y \end{pmatrix}$ | 改变图形的位置 | 图形变换、图像处理 |

graph LR
    A[特殊矩阵类应用] --> B[量子力学]
    A --> C[信号处理]
    A --> D[光子学工程]
    E[二维几何变换应用] --> F[图形变换]
    E --> G[图像处理]
    E --> H[计算机图形学]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对特殊矩阵类和二维几何变换有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轴飞行器】非线性三自由度四轴飞行器模拟器研究(Matlab代码实现)内容概要:本文围绕非线性三自由度四轴飞行器模拟器的研究展开,重点介绍了基于Matlab的建模仿真方法。通过对四轴飞行器的动力学特性进行分析,构建了非线性状态空间模型,并实现了姿态位置的动态模拟。研究涵盖了飞行器运动方程的建立、控制系统设计及数值仿真验证等环节,突出非线性系统的精确建模仿真优势,有助于深入理解飞行器在复杂工况下的行为特征。此外,文中还提到了多种配套技术如PID控制、状态估计路径规划等,展示了Matlab在航空航天仿真中的综合应用能力。; 适合人群:具备一定自动控制理论基础和Matlab编程能力的高校学生、科研人员及从事无人机系统开发的工程技术人员,尤其适合研究生及以上层次的研究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用于四轴飞行器控制系统的设计验证,支持算法快速原型开发;②作为教学工具帮助理解非线性动力学系统建模仿真过程;③支撑科研项目中对飞行器姿态控制、轨迹跟踪等问题的深入研究; 阅读建议:建议读者结合文中提供的Matlab代码进行实践操作,重点关注动力学建模控制模块的实现细节,同时可延伸学习文档中提及的PID控制、状态估计等相关技术内容,以全面提升系统仿真分析能力。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