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电路板:原理、发展与分类
1. 电子设备中的连接性与印刷电路板的诞生
电子设备是电气和电子元件的组合,旨在实现特定的设计功能。在真空管时代及之后,电子设备主要通过手工布线和点对点焊接来构建。这种方式下,电线需剥去绝缘层、镀锡后焊接,每个分立元件都要手动进行电气和机械安装,导致设备体积大、操作不便且笨重,难以满足航空、医疗和家庭应急等领域的需求,因此小型化、紧凑化的电子设备开发迫在眉睫。
随着小型元件的发展和模块化设计的流行,电子设备设计中的小型化和超小型化催生了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简称 PCB,在美国常称为 PWB,即 Printed Wiring Board)这一新技术。印刷电路板不仅为电子元件提供了安装和固定的物理结构,还实现了元件之间的电气互连。
1.1 印刷电路板的优势
使用印刷电路板而非其他互连布线方法和元件安装技术,有诸多优点:
1. 尺寸与重量减小 :元件组装尺寸减小,重量相应降低。
2. 批量生产低成本 :能够以较低的单位成本实现批量生产。
3. 可机械化操作 :元件布线和组装可实现机械化。
4. 电路特性稳定 :能保持电路特性,避免电路间电容的变化。
5. 高重复性与一致性 :确保高度的重复性,各组装件的电气特性具有一致性。
6. 便于识别与维护 :元件位置固定,简化了电子设备和系统的识别与维护。
7. <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570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