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身份、取证及相关主题探讨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电子银行、无线设备等技术的发展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安全挑战。本文将深入探讨数字身份、身份盗窃管理、生物识别技术、数字取证、隐写术与数字水印以及风险和经济分析等关键领域。
1. 数字身份
数字身份是用户访问电子资源所需的身份标识,如电子邮件账户、银行账户等。用户为保护隐私,可能会拥有多个身份用于不同任务。例如,医生可能有工作、银行账户和私人邮件等不同身份。然而,多身份管理面临身份被盗风险,攻击者可能伪装成合法用户窃取资金。
数字身份管理已成为信息安全的重要领域,由数据库管理。需运用数据库管理技术保护其免受未经授权的入侵,并关联同一人的多个身份。目前,研究人员正在开发身份本体,以解决本体匹配、冲突解决和语义异构等问题。数据挖掘也可用于身份管理,通过挖掘身份数据库检测异常模式。
近年来,联合身份的概念逐渐兴起。OASIS和Liberty Alliance Project等组织正在定义企业跨边界共享身份的机制。联合身份管理旨在实现组织内的个体身份管理和跨组织的联合身份管理,具有降低密码重置成本、提高审计效率和数据访问安全性等优势。
数字身份管理的关键方面包括:
- 管理个人多身份以执行不同任务。
- 保护数字身份数据库。
- 利用本体进行身份表示。
2. 身份盗窃管理
安全的身份管理有两个目的:减轻用户管理众多身份的负担,防止用户身份被滥用。身份盗窃可能导致个人和企业遭受巨大经济损失,包括窃取物理身份(如签名、社保号码)和数字身份(如用户ID和密码)。
为防止身份盗窃,可应用访问控制、数字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