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BI定义:商业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 BI)是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管理和分析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商务数据和信息,创造和累计商务知识和见解,改善商务决策水平,采取有效的商务行动,完善各种商务流程,提升各方面商务绩效,增强综合竞争力的智慧和能力。
(1).商业智能是能把企业的运营数据转化为信息或知识,辅助企业做出明智的业务经营决策的工具。
(2).数据-》信息-》知识-》决策-》行动-》效益
(3).强调将无序、零散、孤立的数据转换成整合的、规律的、有价值的数据资产,将其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展现给合适的人,使得企业用户能够利用商业智能系统进行有效的分析、报告、监控,数据资产得到利用
(4).强调整个过程中强调在适当的时间通过适当的手段把适当的信息传递给适当的人。
(5).强调商业智能最重要的是要有数据基础,没有数据的支撑剩下的环节都不可能实现。
个人观点定义参考1(来自TS):
是技术 是工具 是努力过程
讲方法 要成果 最终目的
首先,BI是一系列技术的合集,包括ETL技术、数据仓库技术、OLAP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等等,这些技术基础,是我们实现整个系统的基石,它们也衍生了我们形形色色的各种岗位分工。
其次,BI是与工具相关的,我们需要各种工具来实现建设目标,这些工具包括ETL工具(比如SSIS、Datastage)、OLAP工具(比如SSAS、Hyperion Essbase)、前端展现工具(比如cognos、BIEE)等等。它们形成我们许许多多的工具流。
然后,BI是一个努力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企业将数据资产利用起来,发挥数据 的价值的一个过程。是企业从高管至关键用户乃至普通用户以及它的IT,和咨询方、实施
方多种角色合力推进的一个过程。那这个过程中也有划有需求阶段、设计阶段、开发阶段 等等阶段。
同时,在BI的过程中,是讲求方法的,我们用一整套最佳实践的方法贯穿全程,来确保系统的成功落地。
最后,BI系统是要结果的,结果它可以是报表、分析、仪表盘等等一系列的应用交付,这 一结果交付的目的,均是用尽方法,一切为了辅助企业更好、更及时、更准确的做出决策 。
2.商业智能系统与业务系统区别
参考1(来自TS):
这两种系统,有很多角度可以进行阐述。
首先,从数据资产利用角度,企业运行ERP等等业务系统之后,将积累大量的数据资产, 数据资产要加以利用,就必须以另外一种系统形态来发挥数据价值,就需要商业智能系统来达成这一目的。
其实,从系统集成的角度来说,企业建设若干系统之后,需要打破信息孤岛状况,实现统 一的数据资源平台,便需要对各个系统进行数据集成。也是商业智能系统来实现的。
再次,从分工及性能角度来说,随着企业业务数据量的增大,基于事务处理的系统结构, 无法支撑数据统计分析这一类的需求。1993年,E.F.CODD便提出OLAP概念,区别于 OLTP事务处理系统,便是例子证明。
最后,从面向对象角度来说,业务系统(关注流程)以业务处理为主,企业的中高层用户未必适合使用 ,定位于面向企业从上至下各层次角色的BI系统(关注决策),重点面向中高层,从而一定程度上较好的解决他们的管理需求。
有说法是,信息化最后一公里,便是经常用来比喻商业智能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