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过了倒闭、裁员,我还是被迫失业了

本文揭示了特殊时期部分公司采取的变相裁员手段:大幅降薪、停薪留职、提高KPI及架空员工职权等做法。这些措施不仅影响员工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被迫离职。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可能大部分人觉得最坏的情况也就是裁员了,但其实能走正常裁员程序的公司也已经算是“手下留情”了,变相裁员逼你自离才是“个中高手”,不信你看……  

01
  工作多年月薪过万,一朝降薪至刚毕业水准

  广告业6年从业者“celia”吐槽:“市场大环境不好,我们行业受到的影响是很大的,其他公司发展状况不佳,没有广告预算,我们也没有什么生意。我已经连续2年没有拿到年终奖了,公司效益不好也没啥办法。但最近真的太夸张了,公司宣布全员降薪,我本来以为最多减半,结果上个月到手工资只有3000元,要知道我的工资原来是过万水平啊!看看房贷、车贷、孩子的各种开销、家庭开销,工资再按这个数发下去,这日子真是没法儿过了!马上开始投简历找工作!”

  近期,公司降薪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体面一点的只让高管限时降薪,“捉襟见肘”点的就全员一起降,甚至还有说好“不降薪”半个月后立马反悔的“打脸式”新闻。临近公司的“生死存亡”时刻,面子也只能靠边站了。而前程无忧最新发布的职场人薪资满意度调查显示,有57.1%的在职受访者因为疫情薪资受到了影响。“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多数公司在计算了成本之后,估算出降薪是当下最优的解决方案,员工也只能选择被动接受或者离职走人。

  只是,特殊情况下的权宜之计当然情有可原,但一旦情况好转,希望公司也不要亏待了“共患难”的员工才好。
  

02
  摸爬滚打这些年,也算见识了“停薪留职”的操作

  保险金融业从业者“David”爆料:“某公司最近发布了针对45周岁以上干部的停薪留职公告,说是为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减轻企业经济负担并鼓励自行创业。我看就是打着鼓励自主创业的幌子变相裁员!反正这样付出的成本肯定低于直接裁员的经济补偿金,停薪一段时间熬不住了,也就自己走人了。”

  “停薪留职”听起来挺不错的,不用上班保留职位还能自己去创业,但问题是有多少人会在这个阶段有创业需求?保留职位也意味着你的劳动关系仍然在公司,不能直接去其他公司任职,仍然需要走离职程序。即使“停薪留职”期满,回到公司后内部的情况肯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终可能仍然是辞职的结局。总体看下来就是公司省了一笔裁员费。
 

03
  看到完不成的KPI我就知道自己留不下去了


  某行业销售“lucia”诉苦:“我们公司倒是没说要裁员降薪之类的,但也能明显感觉到一股低气压,还有一些令人担忧的变化,比如KPI又变高了,明明业务量少了很多;加班的人变多了,都在拼命找客户;考核要求变严格了,2次不达标就面临解约。知道公司要生存,但我感觉自己也要被逼得做不下去了。”

  卡绩效是很多公司在进行团队优化时会进行的操作,但要注意的是,太过头了也容易违法,比如大家的绩效都挺好,没有特别差的,但仍然要找出一个人进行淘汰,并且没有进行过培训和调换岗位的操作,就可能违反“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用人单位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条件。
  

04
  上层变动,结果我被架空了,升迁无望

  汽车行业PR从业者“Tina”感慨:“我在这家公司成长了很多,从小透明做到主管的得力下属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和资源,本想跟着主管好好做下去还挺好的,结果遇到公司内部组织架构调整,主管被逼走,空降领导一心想着重用自己的心腹下属,也不说裁员,就把我手上的工作和资源都分走了,眼看我的绩效考评也捏在他手里,之后一定闹得很难看,真想一走了之算了。”

  架空工作权限、封闭晋升通道是上层想逼走一个人时常用的做法。遇到这种情况大多数人都是有苦难言,真是应了“要么忍,要么滚”这句话。而即便“忍了下去”大概率也很难长久,建议“骑驴找马”找下家,避免死磕。(完)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