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cv1.0提供了3种访问矩阵的方法:简单,麻烦和恰当;
简单的方法:使用宏CV_MAT_ELEM(矩阵名,返回类型,行列号),宏返回的是对应行列的数据,对应的返回指针的宏为CV_MAT_ELEM_PTR(),二者的不同之处是直接返回数据还是返回指针,当然返回数据只是对指针进行了解应用;缺陷是:这两个宏只能用于访问1维或者2为数组;
麻烦的方法:OpenCV提供了用于访问多维数组的函数家族,同样也是分为返回数据和指针两种:cvGetND(矩阵名,行列号),cvPTRND(矩阵名,行列号,)。CVPTRND()的另外一个优点是:可以根据这个指针很方面的寻找当前指针对应元素邻域的指针。尤其是对RGB等多维类型计算时,CVPTRND()默认返回第一个通道的指针,指针+1得到第二个通道的指针,指针+3得到同行下一列的指针;指针—STEP/4返回当前位置上方的指针,其他操作类似,方面的是不必重新计算指针,提供高了运行速度;cvGetND()只能用于读取制定位置的像素值,设置则使用CvSetND(),两个函数用法相似。不同之处在于一个是左值,一个是右值
恰当的方法:上述函数接口可能不是很有效,定义自己的指针速度回更快,根据mat->data.ptr得到矩阵的初始指针,加上row*mat->step获得某一行的行初始指针,加上col*mat->nchannels ,获得指定位置的指针;需要注意的是mat->data是一个联合体(union),所以对它进行解应用时,必须指明结果提中的正确元素得到正确的指针类型(如使用data.ptr返回float*)
点的数组,mat有行,列,通道数决定。对一个N*3的数组,可以使用N行1列3通道,或者N行3列
1.0中的图像类型是IplImage,重要的变量是width和height,(对应于矩阵的列和行,这点要注意!),齐次是depth(数据位),nchannals(通道数),origin(用于指定图像的初始位置位于左上角还是右下角),widthstep类似于mat的step,imagedata类似于mat的data.ptr,ROI区域,当设置ROI区域后,对图像的处理将变为对ROI区域的处理,可以认为ROI是当前图像的代理;
对图像的访问可以使用第三种方法:
for(int y=0; y<img->height;y++)<span style="white-space:pre"> </span>//高度对应用于矩阵的行数
uchar *ptr=(uchar *)(img->imageData+y*img->widthStep);<span style="white-space:pre"> </span>//与mat不同的是,这里的指针是uchar类型
for(int x=0;x<img->weight;x++)<span style="white-space:pre"> </span>
ptr[3*x+0]=1;ptr[3*x+1]=2;ptr[3*x+2]=2;
pS:知道了图像的数据类型,可以对img->imageData进行更改,这样可以使img图像数据指向其他的图像,成为对应图像的ROI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