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内容感知处理中的模糊识别
在各类摄影作品中,人们往往希望整幅图像都清晰锐利。不过,也存在一些相反的情况,需要对模糊图像进行去模糊处理。在图像处理领域,经典的模糊模型可表示为 $g(x)=(h * f)(x)$,其中 $x$ 代表像素,$g$ 是退化后的图像,$f$ 是真实图像,$*$ 为卷积运算符,$h$ 则是点扩散函数(PSF)。图像恢复的过程就是从观测图像中估计出真实图像。许多估计器,如逆滤波器或维纳滤波器,都需要事先了解 PSF 的信息。然而,PSF 估计器只能提供某一点周围的平滑信息,无法给出特定区域内部的信息。
还有一种提取模糊信息的技术,是通过聚焦深度或散焦深度的方法来评估图像的深度,但这种方法需要同一场景的多幅图像,而我们的研究仅考虑单幅图像。
1. 研究目标与应用
在很多图像中,模糊区域通常代表背景,对观看者来说并非重点;而清晰区域则是图像的关键部分,至少对于拍摄者而言是这样。因此,我们的目标是开发一种通用的计算方法,用于检测各类图像中的清晰和模糊区域。该方法有诸多直接应用,例如:
- 对比度增强 :采用不同处理方式,使模糊区域颜色保持平淡,同时增强清晰区域的鲜艳度。
- 辅助视觉障碍患者 :特别是患有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患者。
- 自动变焦 :根据图像内容调整中心位置。
我们的方法分为两个步骤:首先是分割,然后是识别。孤立的像素无法单独被标记为模糊或清晰,必须考虑其邻域信息。因此,我们采用基于人类模糊感知的区域方法来识别模糊区域,该方法更关注区域特征而非点特征。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7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