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名医传承智能化发展探索
中医传承概述
中医有着独特的诊断方法,“望、闻、问、切”至今仍是现代中医临床诊疗的必要手段。中医医生通过触觉、听觉、视觉、嗅觉等感官信息,以及语音、视频、文本等媒体信息来全面了解患者病情,这种多模态信息收集、处理和分析的方法,有助于医生准确把握病情并制定治疗方案。
中医是极具个性化的医学,强调患者病情的特殊性,医生个人水平在诊疗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不同医生的诊疗结果往往差异较大。因此,在中医历史文化中,名医群体代表着特定时期的学术巅峰。
中医传承已有三千多年历史,某种程度上就是基于名医的传承过程,体现了独特的文化魅力。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融入传统中医传承模式,使名医传承手段更加丰富,结果更加客观、严谨和智能。近年来,围绕名医传承和医案挖掘利用,构建并发展了古今医案云平台,同时不断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拓展其功能服务,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中医传承与转化的应用形式和内涵。
名医传承的主要历程
- 起步阶段 :20世纪70年代末,一些研究者开始开发中医专家系统,以关幼波教授的中医辨证论治计算机程序为开端,开启了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抢救和保存中医专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先河。
- 数据挖掘应用阶段 :90年代末,乔延江教授团队首次将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中药新药研发。2000年以后,数据挖掘技术逐渐受到重视,成为总结名医临床经验的工具。随后,SPSS、SAS、Weka等通用数据挖掘软件相继出现,并被专业中医数据分析师掌握和利用。
- 专业化系统出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