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一篇故事《用KJ法做产品分析》,你作为一名产品经理,你和你的团队通过KJ法知道了要做一款怎样的可穿戴式产品。但是,你们遇到了一个新问题,这款产品究竟要包含哪些产品功能?
现在的情况不是说不清楚有哪些功能,恰恰相反,通过KJ法,你们有了很多的功能选择,而且每一个看起来都不错。所以,这个时候,你就需要做减法。
有人会问了,既然不知道该怎么选择,那索性就把所有的功能都囊括进来,不就不用烦恼了?
这样的想法是好的,但在现实中不可取。一款产品,在一开始就把所有能想到的功能都囊括进来,先不说市场是否会接受,就开发成本来看,这样做也是不合适的。
在产品开发中,一直以来都倡导MVP法,就是要用最小的代价来快速验证市场,检验产品,之后再根据市场的反馈及时调整产品功能,并快速迭代。所以,这个时候,看着手头的众多选项,你作为产品经理,要带着团队做减法。
那用什么工具来做这个减法呢?你把目光放在了QFD上。
什么是QFD ? QFD(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质量功能展开),是一种将顾客需求转化为产品设计特性和过程控制参数的技术。它通过系统化的方法,确保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能够满足顾客的期望和需求。 |
QFD第1步,收集需求。
这一步在做KJ法分析前,你就已经完成了。需求包括那些收集到的市场问卷,各类行业信息和调研。
QFD第2步,确定产品设计要素。
这一步,通过KJ法,你的团队也已经完成。不过这里有一点要提一提,在整理出需求和设计要素的同时,你们还要思考一下,这些需求如何被量化?这个量化的结果,就是未来检验你产品的一部分KPI。
QFD第3步,建立关联矩阵。
这个过程就是你们接下来要开展的。建立关联矩阵的目的,就是通过分析各项指标之间的关系,确定重要性和优先级。
在召集团队做QFD评估前,你还要做一件事,就是画一张QFD质量屋。
这是一个简化版的QFD质量屋,它分为如下组成模块:
左墙:顾客需求及其重要程度。
天花板:工程措施(设计要求或质量特性)。
房间:关系矩阵,展示顾客需求与工程措施之间的关系。
地板:工程措施的指标及其重要程度。
屋顶:相关矩阵。
参考上面这张图,你把手头的信息做了相应整理。首先,你把需求信息填写在了左墙部分,并且根据这些需求的重要性,在权重栏写下了对应数字(1-10)。接着,你把KJ法归纳出来的产品要素信息填写在了天花板,比如A类是外观,B类是功能,C类是性能等等。房间部分的格子你没有填写,这需要你的团队一起来完成。地板部分你也没有填写,这个是根据房间的填写结果来得出结论的。屋顶部分的内容也是空的,这个部分也是需要你的团队一起完成。
完成了QFD质量屋的初稿,你号召你的产品团队一起开会。你们首先讨论的是屋顶部分。在这里,你们需要确认天花板部分的每一项内容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这个联系通常会分成四类:强正相关、正相关、强负相关、负相关。(当然,简化操作,也可以只有正负两种相关。)
【怎么理解呢?凡是正相关的,就表示两个内容是你好我也跟着好,或者你差我也跟着差;凡是负相关的,就表示你差了我可能就会变好,或者你好了我可能反而会变差。比如,二手车和对应车价的关系就是个负相关。】
言归正传,你和你的团队确定了QFD质量屋的屋顶部分后,接下来就要填写QFD质量屋的房间内容了。这部分内容就是评估左墙和天花板之间的相关性,通常可以分为强(5),中(3),弱(1),比如客户需求是简单易用,你的产品功能是自动聚焦,这两者就可以认为是强相关,对应的格子就可以填写个5分。
QFD第4步,设定目标和指标。
关联矩阵填写完毕,接着就可以计算地板的分值了。这个是以列为目标,计算某一列各个分值与对应权重的乘积之和。比如上面示例中的A1列,它的值就是3*5+1*2+1*2=19。当所有列的值都计算完成后,你就能清楚地看到每一个产品要素在整张QFD质量屋中的重要度了。
再之后,你就可以用二八法则,选出前20%的重要功能作为这次MVP的产品功能进行定义了。当然,这些功能对应的检验指标,也会随之一起定义。这就是QFD的第四步。
至此,QFD筛选产品功能的步骤就完成了。事实上,QFD后续还有第5步实施改进措施与第6步验证和改进,这两步其实都可以融入到之后的产品开发、测试及迭代环节。在此就不再赘述。
好了,知道了具体要做什么,你和你的团队就可以去写PRD了。今天的故事也就到这儿结束了。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还请不要吝啬,给我一个赞,谢谢!
注:本文同步发表在我的公众号“天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