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lab simulink系统仿真流程

本文记录了作者初次使用MATLAB Simulink进行系统仿真的过程,包括创建正弦波信号,设计一阶低通滤波器,以及利用fdatool设计FIR滤波器来改进滤波效果。通过实例展示了Simulink的模块化操作和滤波器设计的基本步骤。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今天翘了个经管课,专门看了看simulink的教程捣腾一番。之前早就听过simulink工具,但一直不会用。今天算是初步接触了,把流程记下来。

在命令窗口输入simulink,一会就会出现功能界面。里面都是集成好的模块。模块化的拼接算是simulink的特点吧。

simulink是站在系统的角度分析问题的,把常用的模块和库封装起来,自顶而下的设计系统。

最简单的,我模拟了一个滤波的系统。

在source找到了正弦波,和加法器一起形成y = sin(10t) + cos(300t)的输入。

然后按照参考书设计了一个一阶低通滤波器,想把高频滤掉。

因为是在离散域,信号必须采样。只需双击模块,在sample time键入采样周期就行。注意符合采样定理,我定为0.001s,即1K采样率。

然后连接滤波器,输出到示波器。波形如下:

从波形可以发现滤不干净,可能这个滤波器太弱了。于是想到设计FIR滤波器。

打开fdatool,按照所需要的幅频特性设计,我选了凯泽窗,100阶:

设计完后点击design filter,确认无误后export到simulink model中,将原来的滤波器换成新的FIR滤波器看看滤出来的效果:

发现低频信号已经通过滤波器还原了出来,传说中的FIR滤波器果然腻害!

上午还非常傻的纠结为什么从图中的周期是0.6而不是1/10 = 0.1呢?因为1

Simulink应用层软件开发流程,是指在使用Simulink设计和实现应用程序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个环节和步骤。具体流程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项目需求分析 首先,需要开展项目需求分析和规划。这一阶段需要明确应用程序的用途,功能需求,性能要求以及使用环境等。 2.设计系统框架 在明确应用功能需求后,应该设计系统的框架和结构。此时,需要了解不同部分之间的接口和数据流,以及各个模块的实现方式和性能指标等。 3.模型设计和编程 设计系统框架后,下一步需要使用Simulink进行模型设计和编程。首先,需要选择并构建适合应用场景的Simulink模型,然后根据系统框架和功能需求,编写相关的算法代码,实现相应的功能。 4.参数配置和预测试 完成模型的编写后,需要进行参数配置和预测试。在此过程中,可以调整特定参数,以实现更好的性能和效果,并进行初步的测试验证。 5.集成和测试 接下来,应该对整个系统进行集成和测试。此时,需要进行综合测试,以确认系统是否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和性能需求,并修复可能存在的错误。 6.部署和运行 最后,可以将应用程序部署到目标硬件平台上,运行和调试。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应用程序进行维护和升级。 总之,以上是Simulink应用层软件开发流程中的关键步骤。此过程需要网络化、协作化,需要整个团队的通力合作,不断提高应用程序开发的效率和质量,使得开发出的应用程序能够真正满足用户的需求。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