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会议设计:原理、杠杆与实践考量
一、设计高效会议的基础原则
(一)确保领导者准备充分
在会议中,要保证领导者或演讲者在回应参与者意见时不会感到意外。这涉及两个重要原则:一是所有参与者的输入信息会通过综合小组进行过滤,使领导者回应的内容有意义且简洁;二是领导者在登台回应前可先了解综合信息。例如,综合信息可以提前整理成简洁的报告供领导者查阅,这样他们能做好充分准备,从容应对。
(二)促进建设性贡献
在会议设计过程中,常有人担心参与者会发送负面或冒犯性评论。实际上,这种情况很少发生,这得益于高效会议的设计原则。一方面,要重视参与者的贡献并尊重他们。通过向参与者征求意见,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供他们讨论,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想法对组织有意义,从而获得尊重。当他们的想法与其他参与者的想法综合后反馈给小组,并得到领导层的回应时,他们的贡献就得到了重视。另一方面,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能使对话更具建设性。与网络评论区中匿名的恶意攻击不同,组织内的成员坐在一起讨论实际问题时,对话对他们至关重要,没有时间进行琐碎的偏离主题的讨论,且小组输入能避免个人的片面观点被夸大。
(三)尊重参与者
尊重参与者体现在重视他们的时间和贡献。这意味着要尊重他们在小组讨论中的工作,确保讨论周期完整,让参与者不会在提供大量输入后得不到反馈。同时,要保证讨论时间既不过长也不过短,让大多数参与者都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关键在于有效利用参与者的输入,为他们的意见提供有意义且针对性强的回应。
(四)将学习视为互动过程
高效会议设计应将学习视为一种积极的体验,旨在创造具有赋能和激励作用的学习过程。参与者在每一步都在学习,无论是
高效会议设计的核心要素与实践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958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