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压缩全解析:从基础类型到创新方法
1. 图像压缩概述
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图像无处不在。现代计算机广泛运用图形技术,从基于窗口的操作系统以图形方式显示磁盘文件目录,到许多系统操作(如下载文件)进度的图形化展示,再到众多应用程序提供的图形用户界面(GUI),图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图像往往占用大量空间。现代硬件能够显示丰富的色彩,常见的像素在内部以24位数字表示,其中红、绿、蓝各占8位,这样一个24位像素可以指定约1678万种颜色。例如,分辨率为512×512的图像就会占用786,432字节,而分辨率为1024×1024的图像则需要3,145,728字节,电影等应用更是让图像数据量大幅增加。因此,图像压缩变得至关重要。
图像压缩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可以进行有损压缩。毕竟,图像是供人观看的,在压缩过程中,丢失人眼不敏感的图像特征是可以接受的,这也是众多有损图像压缩方法的主要理念。
一般来说,信息如果存在冗余就可以进行压缩,数据压缩本质上就是减少或去除数据中的冗余。而有损压缩引入了一个新的概念,即通过去除无关信息来进行压缩。即使原始图像没有任何冗余,也可以通过去除无关信息进行有损压缩。需要注意的是,没有冗余的图像并不总是随机的,从统计学角度看,每种颜色出现频率相同的图像虽然没有冗余,但不一定是随机的,甚至可能是有趣且有用的。
2. 数字图像的类型
为了更好地进行图像压缩,我们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数字图像。数字图像是由m行n列的点(即像素)组成的矩形阵列,m×n被称为图像的分辨率,“分辨率”有时也用于表示图像单位长度上的像素数量,如dpi表示每英寸的点数。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图像类型:
- 二值(或单色)图像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