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nk>我们正在讨论快速数论变换(NTT)及其逆变换(INTT)。NTT是FFT在有限域(模运算)上的类比,使用原根代替单位根。逆变换(INTT)用于将点值表示转换回系数表示。根据引用[2],在FFT中,逆变换(IDFT)可以通过将DFT中的单位根替换为其共轭复数,并在最后除以n来实现。类似地,在NTT中,逆变换可以通过将正变换中的原根替换为原根的逆元(模逆元),并在最后乘以n的模逆元来实现。步骤:1.在NTT正变换中,我们使用模p(通常是质数)下的n次主单位根g_n=g^{(p-1)/n},其中g是模p的一个原根。2.在逆变换中,我们使用g_n的逆元,即g_n^{-1}modp,因为g_n^n≡1(modp),所以g_n^{-1}=g_n^{n-1}modp。3.执行与FFT类似的蝴蝶操作,但使用模运算。4.最后,将结果乘以n^{-1}modp(n的模逆元)。注意:NTT要求n是2的幂,且模数p满足p=c*2^k+1(即p-1必须包含足够的2的因子)。常见模数:998244353,其原根g=3。因为998244353-1=998244352=2^23×7×17,所以对于n是2的幂且n<=2^23,可以使用。逆变换算法步骤(INTT):输入:点值表示A=(a0,a1,...,an-1),其中n是2的幂,模数p,原根g。输出:系数表示(多项式系数)。1.构造逆变换用的单位根:wn=pow(g,(p-1)/n,p)的正变换中使用的单位根,然后其逆元为wn_inv=pow(wn,p-2,p)(根据费马小定理,因为p是质数)。2.将数组A作为输入,进行类似FFT的迭代过程,但使用wn_inv代替wn。3.迭代结束后,将每个元素乘以n^{-1}modp。代码实现(Python):我们可以先实现NTT(正变换),然后通过修改单位根和最后乘以逆元来实现INTT。注意:在迭代过程中,蝴蝶操作与FFT相同,但使用模运算。下面给出NTT和INTT的代码,以及一个示例应用。示例:多项式乘法使用NTT将两个多项式从系数表示转换为点值表示,然后点值相乘,再用INTT转换回系数表示。注意:两个n次多项式相乘,结果最高为2n-1次,所以需要将多项式扩展到2的幂(长度至少为2n)。步骤:1.将两个多项式A和B补0到长度N(N是大于等于2n的最小2的幂)。2.对A和B分别进行NTT得到点值表示A'和B'。3.点乘:C'[i]=A'[i]*B'[i]modp。4.对C'进行INTT得到多项式C的系数。代码实现:首先,实现NTT正变换(使用迭代版本,避免递归开销):迭代版本的NTT(快速傅里叶变换的迭代版本)称为蝴蝶操作。迭代NTT步骤:1.将数组按二进制反转重新排列(位逆序置换)。2.枚举区间长度len从2到n,每次合并相邻的区间。使用单位根:对于每个区间,使用单位根乘以奇数项(旋转因子)。同样,INTT的迭代版本类似,但使用单位根的逆元,并在最后乘以n的逆元。我们定义:mod=998244353原根g=3函数:ntt(a,inverse=False)当inverse为True时,执行逆变换。注意:在逆变换时,我们使用单位根的逆元,并在最后乘以n^{-1}。代码中需要预先计算位逆序置换数组,以及单位根(或单位根逆元)的幂。由于时间限制,我们给出一个简化的实现(未做优化,但清晰)。步骤:1.位逆序置换:可以预先计算rev数组。2.迭代:从区间长度2开始,每次倍增。3.对于每个区间,计算单位根的幂(从0到len/2-1),然后对每个区间的每个位置进行蝴蝶操作。蝴蝶操作(正变换):forjinrange(0,n,len):forkinrange(0,len//2):u=a[j+k]v=a[j+k+len//2]*w%moda[j+k]=(u+v)%moda[j+k+len//2]=(u-v)%mod在逆变换中,我们使用w_inv,并且最后要乘以n_inv。但是注意:逆变换的迭代部分和正变换的结构相同,只是单位根不同。所以我们可以用相同的迭代结构。实现细节:在迭代时,正变换和逆变换的单位根选择:如果inverse为True,则使用单位根的逆元(即wn_inv=pow(wn,mod-2,mod))作为基础单位根,并且最后乘以n_inv。但是,实际上我们可以统一使用正变换的单位根,然后在逆变换时使用单位根的逆元(注意:在迭代过程中,单位根要取逆元,且最后乘以n的逆元)。另外,在迭代过程中,逆变换也可以使用正变换的单位根,但需要将单位根数组反转?引用[2]中提到在FFT中IDFT使用共轭复数,在NTT中就是使用逆元。因此,在迭代过程中,当进行逆变换时,我们使用单位根的逆元(即w=pow(wn,mod-2,mod))作为基础,然后每次迭代乘以w(实际上是乘以w_inv,因为逆变换的单位根是正变换单位根的逆元)。但是,更常见的做法是:在逆变换时,我们使用正变换的单位根(即同一个wn),但在蝴蝶操作中,将单位根替换为它的逆元(即w=pow(wn,(mod-2)*(n//len)?)不对。实际上,我们预先计算整个变换中会用到的单位根。在正变换中,我们使用单位根数组,在逆变换中,我们使用逆元数组。然而,我们可以这样:在逆变换时,将单位根设置为正变换单位根的逆元(注意:这里我们指的是每一层使用的单位根都要取逆元),然后最后乘以n^{-1}。具体代码步骤:1.如果inverse为True,则调用ntt(a,inverse)时,首先将数组进行位逆序置换(与正变换相同),然后在迭代过程中使用单位根的逆元(即w=pow(wn,mod-2,mod)),但注意:这里每一层的单位根是基础单位根的若干次方,所以我们可以直接对每一层的基础单位根取逆元。2.或者,我们可以这样:在逆变换时,将单位根数组替换为对应的逆元数组,然后执行和正变换完全相同的迭代过程,最后再乘以n^{-1}。实际上,更高效的做法是:在逆变换中,我们使用正变换单位根的逆元作为基础单位根,然后迭代过程与正变换相同,最后乘以n^{-1}。下面给出代码:注意:我们预先计算单位根数组,但这里为了简化,我们在每一层计算基础单位根:wn=pow(g,(mod-1)//n,mod)用于正变换,而逆变换时,基础单位根为pow(wn,mod-2,mod)或者直接使用pow(g,(mod-1)//n*(mod-2),mod)但这样计算量大。在迭代过程中,每一层需要的单位根是基础单位根的len/2次幂?不对,每一层需要的单位根是基础单位根的n/len次幂(因为每一层的区间长度是len,那么单位根应该是n//len次单位根,即wn^(n/len)=w_{len},但通常我们取wn=pow(g,(mod-1)//n,mod),那么w_{len}=wn^(n/len)=g^{(mod-1)/len},即len次单位根)。因此,在每一层,区间长度为len,我们需要单位根w=pow(wn,n//len,mod)(正变换)?不对,实际上,我们通常这样计算:每一层的基础单位根是w=pow(g,(mod-1)//len,mod)(正变换),或者w=pow(g,(mod-1)//len*(mod-2),mod)(逆变换)。为了避免重复计算,我们可以在每一层计算基础单位根:如果正变换,w=pow(g,(mod-1)//len,mod);如果逆变换,w=pow(g,(mod-1)//len*(mod-2),mod)即w=pow(w,mod-2,mod)。但是这样计算量较大。另一种方法是:我们预先知道模数和原根,对于给定的长度len(len是2的幂),我们可以计算单位根w=pow(g,(mod-1)//len,mod)用于正变换,而逆变换则用w_inv=pow(w,mod-2,mod)。因此,代码可以这样写:我们用一个函数同时支持正变换和逆变换。步骤:1.位逆序置换(rev数组)2.从len=2开始,直到len<=n(n是数组长度),每次len*=2w=pow(g,(mod-1)//len,mod)#正变换的单位根ifinverse:w=pow(w,mod-2,mod)#逆变换时使用单位根的逆元forjinrange(0,n,len):w_k=1#当前单位根的幂forkinrange(0,len//2):#蝴蝶操作u=a[j+k]v=a[j+k+len//2]*w_k%moda[j+k]=(u+v)%moda[j+k+len//2]=(u-v)%modw_k=w_k*w%mod3.如果是逆变换,则最后将每个元素乘以n^{-1}modmod。但是,上面的代码在逆变换时,我们在每一层使用了单位根的逆元,并且最后乘以n^{-1}。然而,上面的迭代过程在逆变换时与正变换的迭代过程完全相同(除了单位根取逆元),这符合引用[2]的描述。注意:位逆序置换在正变换和逆变换中都需要做。但是,我们也可以将位逆序置换放在最后(在逆变换时,有些实现将位逆序置换放在最后一步)。但通常,迭代NTT的实现都是先做位逆序置换(或者后做位逆序置换,但可以通过设置避免)。我们这里采用先做位逆序置换。另一种常见实现:不做显式的位逆序置换,而是通过迭代方式直接得到顺序的数组(即最后一步做位逆序置换)。但这里我们采用先做位逆序置换,然后迭代合并。位逆序置换函数可以预先计算。下面,我们给出完整的NTT函数(包括正变换和逆变换)。注意:当n不是2的幂时,我们需要将数组长度扩展到2的幂。为了方便,我们假设输入数组a的长度已经是2的幂(由调用者保证)。代码:定义:mod=998244353g=3函数:ntt(a,inverse=False)参数a:整数列表,元素在模mod下inverse:False表示正变换,True表示逆变换步骤:1.计算n=len(a)2.计算位逆序置换数组rev(长度为n)3.将a按照rev重新排列4.迭代:len从2到n(每次乘以2)w_n=pow(g,(mod-1)//len,mod)#正变换中长度为len的单位根ifinverse:w_n=pow(w_n,mod-2,mod)#逆变换则取逆元forjinrange(0,n,len):#处理每个区间w=1forkinrange(j,j+len//2):#每个区间的前半部分#蝴蝶操作u=a[k]v=a[k+len//2]*w%moda[k]=(u+v)%moda[k+len//2]=(u-v)%modw=w*w_n%mod#更新单位根幂次5.如果是逆变换,则乘以n^{-1}modmodinv_n=pow(n,mod-2,mod)foriinrange(n):a[i]=a[i]*inv_n%mod但是,上述代码中,位逆序置换数组rev如何计算?rev[i]表示i的二进制位反转(在log2(n)位内)后的值。例如:n=8,则:i:0(000)->0(000)->01(001)->4(100)->42(010)->2(010)->2?不对,应该是反转后为(010)还是2?不对,反转后是(010)变成(010)?不对,反转应该是(010)->(010)即2,但通常反转后是(010)变成(010)吗?注意,反转是在log2(n)位内反转。正确:n=8,位宽为3:0(000)->000->01(001)->100->42(010)->010->23(011)->110->64(100)->001->15(101)->101->56(110)->011->37(111)->111->7计算rev数组的代码:rev[0]=0foriinrange(1,n):rev[i]=rev[i//2]//2ifi&1:rev[i]|=n//2或者另一种方法(更直观):rev=[0]*nbit_length=n.bit_length()-1foriinrange(n):rev[i]=rev[i//2]//2|((i&1)<<(bit_length-1))但这样计算比较复杂,我们使用:rev=[0]*nforiinrange(1,n):rev[i]=rev[i>>1]>>1ifi&1:rev[i]|=n>>1注意:n是2的幂,所以n>>1就是最高位为1其他为0。例如:n=8,rev[1]=rev[0]>>1|(4)->0|4=4rev[2]=rev[1]>>1|(0)->4>>1=2->2rev[3]=rev[1]>>1|(4)->2|4=6rev[4]=rev[2]>>1|(0)->2>>1=1->1rev[5]=rev[2]>>1|(4)->1|4=5rev[6]=rev[3]>>1|(0)->6>>1=3->3rev[7]=rev[3]>>1|(4)->3|4=7这个递推公式正确。因此,我们可以这样写:注意:rev[0]=0。代码实现rev数组:rev=[0]*nforiinrange(1,n):rev[i]=rev[i>>1]>>1ifi&1:rev[i]|=n>>1但是,这里rev[i]的值可能大于等于n?不会,因为n>>1是最高位,而后面移位不会超过n。然后,我们交换a[i]和a[rev[i]],注意只需要交换一次(i<rev[i]时交换,避免重复交换又换回来)。或者,我们可以直接创建一个新数组:temp=[0]*nforiinrange(n):temp[i]=a[rev[i]]a[:]=temp现在,我们可以写出完整的NTT函数。但是,注意:在迭代过程中,我们使用了每一层的基础单位根w_n,然后在该层内,我们使用w从1开始,乘以w_n得到下一个单位根。另外,在每一层中,单位根的幂次是递增的,所以内层循环中,w=w*w_n%mod。我们写代码:注意:在迭代过程中,len从2开始,然后4,8,...,n。代码:下面给出一个示例:多项式乘法。假设有两个多项式A和B,我们计算C=A*B。步骤:1.将A和B补0到长度L(L>=len(A)+len(B)-1,且L是2的幂)2.对A进行NTT(正变换)3.对B进行NTT(正变换)4.点乘:C[i]=A[i]*B[i]modmod5.对C进行NTT(逆变换)然后C就是乘积多项式的系数。注意:由于NTT是在循环卷积下进行的,如果多项式乘积次数>=L,则会发生循环卷积。所以L必须大于等于结果多项式的次数(即len(A)+len(B)-1)。下面我们写代码示例。由于用户要求实现NTT逆变换,我们重点给出NTT函数(包括逆变换)和多项式乘法的例子。注意:模数使用998244353,原根g=3。代码:</think>### 快速数论逆变换(INTT)原理与实现
快速数论逆变换(INTT)是快速数论变换(NTT)的逆运算,用于将点值表示转换回系数表示。在模数 $p$(通常为 NTT 友好质数如 998244353)下,INTT 的数学基础是原根和模逆元。
#### INTT 数学原理
设多项式 $A(x) = \sum_{k=0}^{n-1} a_k x^k$ 在点 $x_i = g^{\frac{p-1}{n}i}$($g$ 为 $p$ 的原根)处的点值为 $A_i$,则:
- **正变换 (NTT)**:$A_j = \sum_{k=0}^{n-1} a_k \cdot (g_n)^k \mod p$
- **逆变换 (INTT)**:$a_k = \frac{1}{n} \sum_{j=0}^{n-1} A_j \cdot (g_n^{-kj}) \mod p$
其中 $g_n = g^{\frac{p-1}{n}}$ 是 $n$ 次主单位根,$g_n^{-1}$ 是其模逆元,$\frac{1}{n}$ 是 $n$ 的模逆元[^1][^2]。
#### INTT 算法步骤
1. **输入**:点值序列 $[A_0, A_1, \dots, A_{n-1}]$(长度 $n=2^m$)
2. **位逆序置换**:重排输入序列
3. **迭代计算**:
- 从区间长度 $len=2$ 开始,倍增至 $n$
- 每层使用单位根逆元 $ \omega = g_n^{-1} \mod p $
- 执行蝴蝶操作:$\begin{cases} u' = u + \omega \cdot v \\ v' = u - \omega \cdot v \end{cases}$
4. **缩放**:结果乘以 $n^{-1} \mod p$
#### Python 实现(模 $p=998244353$)
```python
MOD = 998244353
G = 3 # 原根
def ntt(a, inverse=False):
n = len(a)
# 位逆序置换
rev = [0] * n
for i in range(1, n):
rev[i] = rev[i >> 1] >> 1
if i & 1:
rev[i] |= n >> 1
for i in range(n):
if i < rev[i]:
a[i], a[rev[i]] = a[rev[i]], a[i]
# 迭代计算
len_block = 2
while len_block <= n:
wn = pow(G, (MOD-1)//len_block, MOD)
if inverse: # INTT 使用单位根逆元
wn = pow(wn, MOD-2, MOD)
for i in range(0, n, len_block):
w = 1
for j in range(i, i + len_block//2):
u = a[j]
v = w * a[j + len_block//2] % MOD
a[j] = (u + v) % MOD
a[j + len_block//2] = (u - v) % MOD
w = w * wn % MOD
len_block <<= 1
# INTT 缩放
if inverse:
inv_n = pow(n, MOD-2, MOD)
a[:] = [x * inv_n % MOD for x in a]
return a
# INTT 直接调用
def intt(a):
return ntt(a, inverse=True)
# 示例:多项式乘法
def poly_multiply(a, b):
n = 1
while n < len(a) + len(b):
n <<= 1
a_pad = a + [0] * (n - len(a))
b_pad = b + [0] * (n - len(b))
# NTT -> 点乘 -> INTT
a_ntt = ntt(a_pad)
b_ntt = ntt(b_pad)
c_ntt = [a_ntt[i] * b_ntt[i] % MOD for i in range(n)]
return intt(c_ntt)
# 测试
if __name__ == "__main__":
A = [1, 2] # 多项式 1 + 2x
B = [3, 4] # 多项式 3 + 4x
C = poly_multiply(A, B) # 结果应为 [3, 10, 8, 0] -> 3 + 10x + 8x^2
print("多项式乘积系数:", C[:3]) # 截取有效部分 [3, 10, 8]
```
#### 关键说明
1. **单位根逆元**:INTT 使用 $g_n^{-1} \equiv g_n^{p-2} \mod p$(费马小定理)
2. **缩放因子**:INTT 结果需乘 $n^{-1} \mod p$
3. **时间复杂度**:$O(n \log n)$,与 FFT 相同
4. **应用场景**:
- 多项式乘法(如加密算法、编码理论)
- 大整数乘法(将整数视为多项式系数)
- 卷积计算(信号处理、图像处理)[^3]
#### 优化方向
1. **预处理单位根**:预先计算所有 $\omega$ 值减少模幂运算
2. **非递归实现**:避免位逆序置换开销
3. **SIMD 指令**:利用 CPU 并行指令加速蝴蝶操作
4. **蒙哥马利模约减**:优化模运算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