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等 √ 排序+对比更新末尾
题目
以数组 intervals
表示若干个区间的集合,其中单个区间为 intervals[i] = [starti, endi]
。请你合并所有重叠的区间,并返回 一个不重叠的区间数组,该数组需恰好覆盖输入中的所有区间 。
示例 1:
输入:intervals = [[1,3],[2,6],[8,10],[15,18]] 输出:[[1,6],[8,10],[15,18]] 解释:区间 [1,3] 和 [2,6] 重叠, 将它们合并为 [1,6].
示例 2:
输入:intervals = [[1,4],[4,5]] 输出:[[1,5]] 解释:区间 [1,4] 和 [4,5] 可被视为重叠区间。
提示:
1 <= intervals.length <= 104
intervals[i].length == 2
0 <= starti <= endi <= 104
思路
首先按照子区间地第一个数进行排序,接着依次遍历每个区间,对比区间第一个数和答案的最后一个区间的第二个数,如果大于等于则合并。
我的题解
class Solution {
public:
vector<vector<int>> merge(vector<vector<int>>& intervals) {
// 用区间第一个数字排序
// 如果后一个区间第一个数小于前区间最后一个数合并
vector<vector<int>> result;
int n = intervals.size();
sort(intervals.begin(), intervals.end(), [](const vector<int>& a, const std::vector<int>& b) {
return a[0] < b[0];
});
result.push_back(intervals[0]);
for (int i = 1; i < n; i++){
if (intervals[i][0] <= result.back()[1]){
result.back()[1] = max(intervals[i][1], result.back()[1]);
}else{
result.push_back(intervals[i]);
}
}
return result;
}
};
官方题解
与笔者一致,不赘叙
容器排序知识点
发现
sort(intervals.begin(), intervals.end(), [](const vector<int>& a, const vector<int>& b) {
return a[0] < b[0];
});
比
sort(intervals.begin(), intervals.end())
快很多,猜测第二种排序方法是对两个数都进行了排序。
在您提供的代码示例中,`[]` 是定义一个**lambda表达式**的开始符号。Lambda表达式是C++11引入的一个特性,它提供了一种方便的方式来定义匿名函数(即没有名称的函数),可以直接在需要的地方使用,而不需要预先定义命名函数。
### Lambda表达式的结构
一个基本的lambda表达式的形式如下:
```cpp
[capture](parameters) -> return_type {
// 函数体
};
```
- **`[]` (捕获列表)**:用于指定从lambda表达式外部环境中捕获的变量。它可以为空(表示不捕获任何外部变量),也可以包含具体的变量名或特殊关键字如`=`(按值捕获所有外部变量)和`&`(按引用捕获所有外部变量)。在您的例子中,`[]` 表示不捕获任何外部变量。
- **`(parameters)` (参数列表)**:这是lambda表达式的参数列表,类似于普通函数的参数列表。在您的排序例子中,`const std::vector<int>& a, const std::vector<int>& b` 是传递给比较函数的两个参数,分别代表要比较的两个元素。
- **`-> return_type` (返回类型)**:这是一个可选的部分,用于显式指定lambda表达式的返回类型。如果省略,则编译器会尝试自动推断返回类型。在您的例子中,由于是比较操作的结果(`true` 或 `false`),因此返回类型为 `bool`,这里可以省略返回类型的声明。
- **`{}` (函数体)**:这是lambda表达式的主体部分,包含了实际执行的代码逻辑。在您的例子中,它实现了基于子向量的第一个元素(或根据需求调整为其他条件)的比较逻辑。
### 具体例子解释
回到您的具体例子:
```cpp
std::sort(intervals.begin(), intervals.end(), [](const std::vector<int>& a, const std::vector<int>& b) {
return a[0] < b[0];
});
```
- `[]`:这里没有捕获任何外部变量。
- `(const std::vector<int>& a, const std::vector<int>& b)`:接受两个参数,分别是两个`vector<int>`类型的常量引用,用于比较。
- `{ return a[0] < b[0]; }`:函数体部分,比较两个向量的第一个元素,并返回比较结果。如果`a[0]`小于`b[0]`,则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这决定了这两个向量在排序中的相对位置。
通过这种方式,您可以灵活地定义排序规则,而不需要事先定义独立的比较函数。这对于一次性使用的比较逻辑尤其有用。
心得
这个题思路简单,主要是编码笔者还需要通义,它帮我写的sort第三个参数:lambda表达式: [外部参数,如无可为空](参数,例如const vector<int>& a, const vector<int>& b){函数体,return条件},如果不这么写会被默认全部排序时间变长,又积累了一个用法!此外,笔者应该直接更新答案最后一个区间的末位值,而不是pop又push,观察还不够细致,差之毫厘失之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