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 SNAKE专用架构性能分析:硬件与软件的较量
在当今的计算领域,专用架构的设计与性能评估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PET SNAKE架构作为一种特殊目的的架构,其性能表现值得深入探究。本文将对PET SNAKE架构的芯片面积、成本进行分析,并对比其与软件在不同计算任务中的性能表现。
1. 性能分析I:总芯片面积和成本
首先,我们来看看PET SNAKE架构中单个MPU(微处理器单元)的芯片面积和成本情况。根据相关面积估算,单个MPU的五个功能单元的面积如下表所示:
| 组件 | 面积($cm^2$) |
| — | — |
| 流量控制器 | $4×3.9$ |
| 行化简器 | $3.8$ |
| 乘法器 | $0.43$ |
| 哈希表 | $0.41$ |
| 加法器 | $1.1$ |
通过计算可得,组成一个MPU的七个芯片的总面积为:
$4×3.9$(4个芯片) + $3.8$(1个芯片) + $0.43 + 0.41$(1个芯片) + $1.1$(1个芯片) = $21.34 < 22 cm^2$
对于一个具有$p^2 = 25 × 25$个MPU的PET SNAKE架构,其总芯片面积约为$2.25 m^2$。在实际放置这些芯片时,还需要考虑布线、散热等因素,因此需要更多的空间。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涉及的芯片单个面积均不超过$3.9 cm^2$,并且该架构设计用于处理现代块密码(如AES - 128)所需的符号系统。
在散热方面,设计中最关键的部分似乎是行化简器,特别是A/U芯片。据估计,该芯片的晶体管数量约为英特尔至强X7460的2/3,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