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化空间中的测量方法解析
1. 感知特征测量
1.1 测量目的与早期研究
感知特征测量旨在模拟人类感知系统对视觉刺激的低级处理。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对感知过程早期阶段进行建模和模拟,预测特定视觉元素如何影响人类观察者对可视化的解读。
在可视化领域,诸多研究致力于理解不同视觉变量在编码定量和定性数据时的有效性。例如,Cleveland 和 McGill 开展了一系列著名的图形感知实验,测量比较数值的准确性,并得出编码变量的排名,这些排名至今仍是许多可视化设计决策的基础。类似的实验也被用于比较不同类型的图表,其结果用于辅助可视化的自动构建。
1.2 格式塔心理学的贡献
格式塔心理学派在视觉感知研究早期做出了重要贡献。该学派于 20 世纪初发展起来,旨在理解人类在复杂混乱的世界中获取和维持有意义感知的原理。其核心观点是,人类感知系统运用“格式塔”(德语中形状或形式的意思)的概念来组织和解释输入信息。基于这一思想,心理学家建立了一系列格式塔感知原则,这些原则至今仍被视为对视觉行为的准确描述。此后,许多研究以更正式的方式描述这些观察结果及其影响。
1.3 生理模型
从最基础的层面来看,生理模型通常使用数学函数来理想化神经行为:
-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响应 :具有中心 - 环绕行为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响应可以用高斯差分函数来描述,该函数在较大的抑制性环绕内包含一个狭窄的兴奋性中心。
- 初级视觉皮层神经元 :Gabor 函数(数学上定义为二维高斯包络内的一维正弦波)能很好地近似初级视觉皮层(V1)神经元敏感的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201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