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bernetes原生数据库与数据流式处理:技术洞察与实践指南
1. Kubernetes原生数据库的特性与未来趋势
在现代数据基础设施领域,Kubernetes原生数据库正逐渐成为主流。这类数据库充分利用Kubernetes的内置功能,避免引入重复的支持基础设施,使用体验与Kubernetes本身极为相似。
为了确保安全性和合规性,数据库及其他基础设施需采用零信任的行业标准和最佳实践,例如更改默认管理员凭证、限制应用和管理API的暴露。暴露的API应优先使用HTTPS等加密协议,持久卷(PersistentVolumes)中存储的数据也应进行加密,同时提供审计日志,特别是与用户访问配置相关的操作日志。
未来,Kubernetes原生数据库呈现出一些明显的发展趋势:
- 多维架构实现可扩展性
- 微服务架构 :将数据库的各项功能拆分为独立可扩展的服务,结合无服务器方法,实现计算与存储的真正分离,可独立扩展资源。Kubernetes存储API使本地和网络存储选项得以利用。
- 多集群 :具备跨多个Kubernetes集群扩展应用的能力,有助于降低延迟、优化云服务成本和实现灾难恢复。不过,Kubernetes在跨集群网络和服务发现方面的支持有待加强。
- 多租户 :允许多个用户共享基础设施,提高资源利用率。但Kubernetes目前未提供明确的多租户支持,命名空间可作为为特定用户提供专用资源的工具。
以下是这些可扩展性架构的简单对比表格:
| 架构类型 | 优势
Kubernetes原生数据库与数据流式处理指南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6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