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微服务架构之旅:探索与实践
在当今的软件开发领域,微服务架构已经成为了一股不可忽视的潮流。它在早期 2010 年代崭露头角,随后迅速在各个规模的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据 Allied Market Research 预测,到 2026 年,全球微服务架构市场规模将从目前的 20.7 亿美元增长到 80.7 亿美元,这充分显示了其巨大的吸引力和市场潜力。
然而,构建微服务系统并非易事。尽管它能带来诸多好处,如使软件变更更快、更安全,提升业务敏捷性,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管理、维护、支持和测试成本会随着系统规模的扩大而不断增加,若处理不当,微服务可能会成为一种负担。因此,拥有合适的架构来支持服务,降低系统成本,同时不削弱独立服务的价值,是实现微服务价值的关键。
什么是微服务
微服务并没有一个官方的、标准的定义。不同的人对其有不同的理解和描述。
James Lewis 和 Martin Fowler 在 2014 年的一篇开创性文章中,将微服务描述为“一种将单个应用程序开发为一组小型服务的方法,每个服务在自己的进程中运行,并通过轻量级机制进行通信。这些服务围绕业务能力构建,可通过全自动化部署机制独立部署”。他们还列举了微服务的九个特征,涵盖了从组件化到组织管理、从 DevOps 实践到关键架构原则等多个方面,形成了一个全面的解决方案。
Irakli Nadareishvili 等人在《Microservice Architecture》一书中给出的定义是:“微服务是一个具有有限范围的可独立部署的组件,通过基于消息的通信支持互操作性。微服务架构是一种工程化高度自动化、可演进的软件系统的风格,由与能力对齐的微服务组成”。这个定义特别关注了有限范围、互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