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tobuf文件破解思路分析

本文介绍在没有proto源文件情况下,如何基于Python设计ProtoBuf文件的反序列化算法。通过理解proto编码原理,主要步骤包括解析key字节、长度字节和value字节。在解析过程中,重点处理varint编码格式,考虑到sint类型但不作特殊处理。解析过程中遇到type为2时,通过检查解析结果是否包含乱码来判断是struct还是string。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proto文件反序列化

背景

本文章基础是在没有proto结构源文件的情况下进行proto文件的反序列化,关于proto的基础知识和编码原理可以参考下面链接中的介绍,设计代码基于Python,在这里只介绍一下算法设计思路。
proto编码原理

刚拿到proto文件的时候也是一头雾水,一开始在网上搜索了很多博客和资料都是根据protobuf源文件和与语言配套的protobuf程序生成解析文件,没有结构文件就只能手动去解析二进制文件。官方提供的protoc可以在没有源码的情况下反序列化,最后解析结果可能存在小部分偏差(主观判断),证明理论上没有源文件也可以进行解析,在查看了一下proto文件编码的原理之后,有了一个大体的思路。
有几个博客简单介绍了手动按字节解析简单的proto文件的例子,
protobuffer编码原理
protobuf流的反解析
上面提到的原理和编码规则就不再赘述了,直接上逻辑。

设计思路

整体的设计思路经过两次变化,其实都可行,只不过结果的准确率有些不同。总体逻辑大概分为三步:
1.解析key字节
2.解析后续长度字节
3.解析value字节
编码原理还是十分复杂的,大体基于varint编码格式,主要是key字节的变长读取和int类型的读取,包括int32、64等。编码规则中也存在sint类型的编码,采用zigzag编码来减少无符号数的编码字节长度,但是由于sint和int的编码type都是0,无法判断是哪一种数据类型,同时在调研了很多proto文件的数据格式定义中无符号数的出现频率很低,所以在此逻辑中不考虑sint类型整型数字和浮点数的解析。

从读二进制文件开始,现将二进制文件转成了单个字节的01字符串,方便后续判断。字节码的顺序是这样的:

key (length) value
00001010 00010100 01101000

上面表格翻译过来的内容是:field为1,type为2,然后后面的长度为20,value第一个字节翻译过来是‘h’。key的第一个字节最高位是0,代表没有下一个字节,然后看后面7位;后三位是type,前面是field值,比如00001010,010代表type,换算成10进制就是2,00001为field,换算成10进制就是1,如果field的值超过15的话,可以用两个字节表示,如:10001010 00000001,最高位为1代表还有下一字节,然后读取下一字节,最高位为0,key读取结束。varint采用的是小端窗口,后面字节在前面,去掉最高位后为0000001 0001010,field为0000001 0001,换算后是field的值为17,type仍为2,长度的计算方式同理。

一个二进制字节流传进来,可以看做n个key-value键值对,如果value的type是2,即struct或者string在key的后面就会有一段length的字节,length的编码同样也是varint;如果type是0,即整形数字,就会按照varint直接向后解析,直到最高位是0解析结束。
这样看来流程就很简单了,首先判断key,看type的类型,如果为0就直接解析varint型编码字节,如果为2就先解析一个长度的varint编码,然后解析此长度的字节为字符串。
下面看一下具体解析的流程图;

具体流程已经很清晰了,只有一个问题,如何判断type为2的时候是struct还是string?理论上暂时没有发现有效的标志可以判断,所以采取一种折中的方式,先将字节码看做string,然后判断解析之后的结果是否存在乱码,如果存在就返回解析为struct,不存在就继续向后解析;在设计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剪枝,提高准确度和效率。
附上部分代码,仅供参考:

        def process(self, opdatas):
        self.datas = []
        self.result += "{\n"
        for byte in opdatas
### 文件系统管理的设计思路与架构分析 文件系统管理是一种常见的数据存储和管理方式,尤其适用于数据量较小、功能简单的应用场景。以下是对文件系统管理设计思路及架构分析的详细探讨。 #### 1. 文件系统管理的基本概念 文件系统管理是通过文件的方式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一种方法。它以文件为单位进行数据存取,通常用于小型应用或临时数据存储场景。相比关系数据库,文件系统具有实现简单、开发周期短等优势[^3]。 #### 2. 文件系统管理的设计思路 文件系统管理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点: - **数据结构设计**:根据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文件格式(如CSV、JSON、XML等)来存储数据。例如,对于结构化数据可以选择CSV格式,而对于嵌套结构的数据可以选择JSON格式。 - **文件命名规则**:为了便于管理和检索,需要制定清晰的文件命名规则。例如,可以按照时间戳、数据类型或用户ID等方式命名文件。 - **数据访问模式**:确定文件的读写模式(如追加写入、覆盖写入等),并优化访问效率。例如,可以通过缓存机制减少频繁的磁盘I/O操作。 - **错误处理机制**:设计合理的错误处理策略,确保在文件读写失败时能够及时恢复或记录日志。 - **安全性设计**: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并设置权限控制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 3. 文件系统管理的最佳实践 以下是文件系统管理的一些最佳实践: - **分片存储**:当数据量较大时,可以将数据按一定规则分成多个文件进行存储,以提高读写效率。例如,可以根据日期或用户ID划分文件。 - **索引机制**:为快速查找数据,可以在文件外部建立索引文件。索引文件记录了数据的位置信息,从而加速查询过程。 - **定期备份**:为了避免数据丢失,应定期对文件系统进行备份,并将备份数据存储在不同的物理位置。 - **性能优化**:通过压缩文件、使用高效的序列化格式(如Protobuf)等方式减少存储空间占用,同时提升读写速度。 - **日志记录**:在文件操作过程中记录详细的日志信息,以便于后续问题排查和审计。 ```python # 示例代码:使用Python实现简单的文件系统管理 import json def save_data_to_file(data, file_path): with open(file_path, 'w') as f: json.dump(data, f) def load_data_from_file(file_path): try: with open(file_path, 'r') as f: return json.load(f) except FileNotFoundError: return None # 示例用法 data = {"name": "Alice", "age": 25} save_data_to_file(data, "user_data.json") loaded_data = load_data_from_file("user_data.json") print(loaded_data) ``` #### 4. 文件系统管理的优缺点 - **优点**: - 实现简单,易于维护。 - 开发成本低,适合小型项目。 - 对硬件资源要求较低。 - **缺点**: - 数据扩展性差,难以应对大规模数据。 - 查询效率低下,缺乏复杂的索引支持。 - 数据一致性难以保证,容易出现并发问题[^3]。 ### 结论 文件系统管理虽然简单直观,但在面对复杂业务场景时存在诸多局限性。因此,在选择文件系统作为数据管理方式时,需充分评估项目的规模和未来扩展需求,以确保方案的适用性和可持续性。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