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古老世界:万物有灵与岩石雕刻的奇幻之旅
1. 万物有灵的世界
在许多小规模社会和现代都市文化中,泛灵论和拟人论无处不在,它们是类比思维的不同形式。这种思维基于人类身体对世界的感知和沉浸,让我们通过感知和构建的相似性与差异性来思考自我以及与他人的关系。
一些人类学家试图摒弃自然与文化的区分,“视角主义”和关系本体论为我们思考类比思维提供了新途径,这对于理解景观中的岩石雕刻至关重要。
在亚马逊地区、美国西北和东北部平原、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亚的极地地区以及南太平洋的美拉尼西亚等地,狩猎采集者和轮耕园艺者普遍认为,动物、植物、事物和人都通过灵魂、精神、个性或内在本质相互联系。自然世界是文化在宇宙层面的延伸,具有鲜明的人类特质。动物被视为有灵魂、有反思意识和意图的个体,它们的社会生活与人类相似,通过团结、友谊和尊重长辈等纽带维系。无形的灵魂可能掌管着鸟类和动物的迁徙、在景观中的分布以及它们的再生。
动物与人的主要区别在于外表,它们与人类存在着个人和精神层面的连续关系,而非对立关系。神话中人与动物的结合证实了它们共享的身份或本质。猎人在狩猎时必须尊重动物,干净利落地捕杀并避免浪费,因为动物可能会牺牲自己给人类伙伴。动物就像穿着动物身体的人,它们可以抛开身体像人类一样过集体生活。
人类与动物形态的转变很常见,生命力、能量和繁殖力通过不同肉体的捕获和交换在两者之间循环。从这个角度看,图腾思维是泛灵论思维的变体和延伸。
2. 动物在人类社会中的角色
以美国西北海岸的夸扣特尔人为例,动物以三种主要方式参与人类社会的繁衍:
- 肉体贡献 :动物将肉体献给猎人,直接促进人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