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青铜时代岩画:图像、叙事与文化解读
1. 北欧岩画研究背景与意义
北欧青铜时代岩画是世界文化中独特的北欧贡献,仅瑞典就有超过17000处相关遗迹,它们构成了世界上最复杂且保存最完好的史前图像之一。以瑞典西部的塔努姆世界遗产地为中心,哥德堡大学的瑞典岩画研究档案(SHFA)于2006年成立,旨在进一步记录和研究这一青铜时代遗产。所有原始文献,从大型拓片到照片,都被扫描并供国际研究使用。
2. 岩画研究的重要人物及其贡献
2.1 克里斯·蒂利(Chris Tilley)
克里斯·蒂利在岩画研究领域有着丰富的经历。他的研究始于霍尔斯特伦1960年关于内姆福森的巨著,之后他的研究范围涵盖了达尔兰、蒂塞尔斯科格、斯科讷东南部、东约特兰和挪威中部的温根等地,最终聚焦于瑞典西海岸布拉斯塔德教区巴卡的著名“鞋匠”岩画。他在研究过程中,不仅仅关注岩画的“原始意义”,还深入探索了如何解读岩画的模糊性,以及不同岩画面板之间的关系、岩画所创造的运动编排、画布与艺术的融合以及周围景观与岩画的共生关系等。
2.2 雅尔·诺德布拉德(Jarl Nordbladh)
雅尔·诺德布拉德被称为“当代解释性岩画研究的奠基人”。他在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引入了符号学视角来研究岩画。他认为岩画不是为了安抚雷神或类似的天气现象,而是作为社会存在之间的交流媒介。他通过检测混乱岩画面板上的有意义模式,发现只有少数可能的符号组合被表达出来,并且相同的组合可以在不同的岩画区域找到。然而,如今很少有岩画学者了解他的论文,许多学者错过了他创新的景观分析。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317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