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新指标在网页可访问性测试中的潜在实施
1. 自动化网页可访问性工具现状
自动化网页可访问性工具目前口碑不佳,主要原因如下:
- 许多WCAG(网络内容无障碍指南)的部分内容无法通过机器测试,需要人工结合适当性和上下文进行理解。
- 工具检测到功能存在时,往往无法判断其是否正确实现。例如,所有50张图片的ALT文本都相同,或者用像“imagename”这样无用的文字描述图片。
- 工具提供给开发者的反馈实用性低。比如,一个工具可能会指出某单页存在58处违规和653处潜在违规,但却没有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而对于初次使用自动化可访问性测试的新手来说,他们常常不了解不同工具的优缺点,认为一个工具的测试结果就是准确的,这可能导致他们错误地认为自己的网站无法修复,从而产生“负面影响和不良后果”。总体而言,现有的自动化测试工具通常无法向用户提供关于工具能准确完成的事情的数据,即确定可访问性特征的存在,而是提供并声称能完成工具无法准确做到的事情的数据,即确定可访问性特征的正确实现。
2. 管理者对自动化工具的需求
自动化网页可访问性测试工具通常在页面层面提供反馈,列出可访问性障碍的数量,但在网站或组织层面提供的信息有限。这意味着这些工具的测试结果主要面向开发者或网站管理员(微观层面),而对于负责实施网页可访问性的政策制定者和管理者(宏观层面)来说,反馈非常有限。这些现有工具常常忽略了网页可访问性评估(关注页面层面)和合规性监控(关注网站或组织层面)之间的区别,后者用于评估与网页可访问性相关政策的整体有效性。
组织的管理者和领导者需要了解以下信息:
- 组织在网页可访问性方面是否有整体改进。
- 某些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