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阈值晶体管:概念、技术与挑战
1. 亚阈值晶体管的漏电机制
1.1 电流 I3:栅氧化层隧穿电流
电子通过栅氧化层的隧穿会产生漏电。栅氧化层越薄,由于氧化层上电场增强,隧穿现象越严重,从而导致漏电。隧穿电流与电子的隧穿概率成正比。在 MOSFET 中,Fowler - Nordheim(FN)隧穿和直接隧穿是隧穿漏电的两个主要原因。
FN 隧穿的表达式为:
[J_{FNT} = \frac{q E_{OX}}{16 \pi^2 \phi_{OX}} \left(\frac{4 m^ \phi_{OX}^3}{3 \hbar^2}\right)^{\frac{1}{2}} e^{-\frac{4 (2 m^ )^{\frac{1}{2}} \phi_{OX}^{\frac{3}{2}}}{3 \hbar E_{OX}}}]
其中 (m^*) 是硅导带中电子的有效质量,(E_{OX}) 是氧化层上的电场,(\phi_{OX}) 是导带中电子的势垒高度,(V_{OX}) 是氧化层上的电压降。
如示意图所示,电子通过三角形势垒((V_{OX} > \phi_{OX}))隧穿进入氧化层的导带。在短沟道器件中,FN 隧穿不显著。
1.2 直接隧穿
在较薄的氧化层中,电子通过梯形势垒((V_{OX} < \phi_{OX}))直接从反型硅表面隧穿到栅极。直接隧穿电流在薄氧化层 MOSFET 中较为显著,其表达式为:
[J_{DT} = \frac{R E_{OX}}{16 \pi^2 \phi_{OX}} \left(\frac{4 m^ \phi_{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33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