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数据库最大正常运行时间的关键策略
1. 存储硬件类型选择
在实现数据库高可用性时,数据存储的实现是至关重要的决策之一。常见的存储硬件类型有以下几种:
- 存储区域网络(SAN)
- 网络附属存储(NAS)
- iSCSI :通过网络(通常是以太网)直接连接的SCSI
- 直接连接磁盘驱动器 :内部或外部的“一堆磁盘”(JBOD)存储
- 新兴磁盘技术 :固态、大容量、高性能
为了选择合适的存储硬件,大多数用户会从不同供应商处获取测试硬件,然后使用校准工具(如Oracle的ORION工具)进行概念验证,以验证供应商对其硬件性能和可靠性的宣称。同时,系统管理员需要模拟各种故障情况来测试硬件的高可用性,如拔掉正在运行的系统、拔掉网络电缆、拔出热插拔硬盘、拔掉电源、拔掉光纤连接的外部存储设备末端以及错误配置存储设备参数等。但这些测试必须有计划地进行,使用合适的测试工具,并详细记录实际发生的情况。
2. 存储架构与部署建议
不同的系统管理员对存储架构和部署实践可能有不同的理念和态度,因此与系统管理员建立信任关系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通用的存储架构和部署建议,但具体实施可能因组织的预算和计划而异。
3. RAID(独立磁盘冗余阵列)
硬件RAID的实现非常普遍,被认为是防止停机的第一步。由于磁盘驱动器包含移动部件,即使硬盘技术有了巨大进步,它们仍然容易受到机械、电气、磁性甚至供应商特定固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