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网络物理生产系统的关键指标与模型
1. 生产性能指标概述
在生产管理领域,会收集众多性能指标和其他度量数据,并且依据标准、指南或最佳实践中的多种定义,存在相应的度量标准。在制造业中,像质量、可用性、效率、整体设备效率(OEE)或停机时间等性能指标,在工业生产中已得到广泛应用。
网络物理生产系统具有物理和网络两个层面。物理指标描述物理对象的特征,如自动化系统的硬件,这些都能通过性能指标很好地体现。而“网络”方面可能会对性能指标产生影响并提升其表现。
已确定的影响生产成本的性能指标有很多,可分为不同类别:
- 整体系统架构的特征,包括模块化、复杂性和可用性。
- 可用性不仅与系统架构相关,还包含其他方面,强调“用户友好性和易用性”。
- 生产系统的变化特征通过自动规划和可重构性指标来体现。
- 社会交互和决策支持作为特殊的“网络”指标。
- 生产运营的特征由可维护性、生产效率和自动适应性等性能指标来描述。
2. 整体系统架构的性能指标
2.1 模块化
模块化是指将工业自动化系统设计成多个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在功能和物理上与系统的其他部分相互独立。通过模块化设计,可以根据客户需求和成本灵活创建特定的产品变体。在工业4.0的背景下,网络物理生产模块(智能模块)得到应用,虽然实现这些模块比传统模块需要更多的努力,但它们具有更有效的诊断和重新配置能力,有助于降低重新调度成本。模块化还会影响系统的复杂性,是制造系统架构的一个重要性能指标。
潜在的度量指标包括模块数量、模块大小、所需模块数量、向量模块化度量、对象间耦合(CBO)、继承树深度(DIT)和接口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