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的一天是以头痛开场的,那通常意味着有人要我为自己的支出辩护。
别误会,不是我太太,是我们的CEO。他总会问我,我的预算创造了多少收入,或者节省了多少成本。另一个让我头疼的情况是,我总是忙于四处救火——而不是让其他人去处理(最好是没有火情!)——导致我无法开展真正想做的项目。
还好,咖啡和AI通常能帮上忙。
没错,就是AI。这东西不再是飘在天上的概念,而是能实实在在解决我“头痛”的利器。下面这几个,是我亲身用过或深度了解的,它们真的管用。
AI不仅能省钱,更能直接赚钱
“AI项目能带来收入吗?”当然能。大多数人会想到AI能提供交叉销售建议,或者辅助客服。但我想说个更酷的。
有个叫StreamzAI的工具,它为每个销售人员建立了一个综合评分,衡量他们的知识储备和自信心。这个PULSE评分,就像是销售的“战斗力指数”,直接和客户体验、销售结果挂钩。管理层能实时看到整个团队的备战情况,谁是精兵,谁还需要操练,一清二楚。
销售培训的预算常常被砍,因为效果很难衡量。现在,一个指标,直接把学习和收入这两个点连在了一起。这游戏规则,是不是一下子就变了?
AI不是要取代谁,而是给你装上“超级外挂”
聊到降本增生,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自动化,让AI取代人工。但AI并不总是比人便宜,而且它也需要人来监督。想靠AI把员工全开了?别做梦了。
我最近听了个TED演讲,里面提到,那些用AI来“增强”员工的公司,比单纯搞自动化的公司,投资回报率高出5倍,员工也更有干劲。这个数据我还没找到原始出处,但这个思路,我深以为然。
有个数字很惊人:全球79%的员工对工作缺乏热情,甚至在消极怠工。这每年造成的生产力损失高达9.6万亿美元。想想看,贵公司在这上面浪费了多少个“9%”?
研究早就表明,当人机协同工作时,员工的满意度和目标感都会更强。看看美国国际集团(AIG)、通用电气(GE)和联合利华,它们都在利用AI增强人的能力,最终实现了生产力、效率和创新的全面提升。
所以,别总想着让AI取代谁,想想怎么让AI成为每个人的“超级外-挂”。
AI私教,让你的团队战斗力瞬间满格
作为一名MBA教师,我亲身体验过一款AI赋能的学习导师(AI-ELT)。它不是冷冰冰地甩给你答案,而是像个真正的教练,通过对话引导你思考。最妙的是,它还能在对话中即时对你的内容掌握度和表达能力打分。我们追踪学习成果后发现,所有指标几乎是瞬间飙升。
这个AI教练还能帮求职者准备面试。以前,我们的MBA学生平均要面试四家公司才能拿到offer。现在呢?两家就够了。
在企业里,这套工具可以用在员工培训、销售演练,甚至高管的媒体应对训练上。一个永不疲倦、随时待命的顶级教练,这价值无可估量。
给你的简历做一次“AI优化”
我还在和一个叫SkillmotionAI的工具合作,它能分析员工的技能,告诉他们下一步职业发展需要什么,甚至直接提供学习路径。这让未来的招聘和培训需求变得清晰无比。
但这里有个更残酷的现实:很多时候,我们不是没能力,只是没在简历上把它展现出来。
过去我们总想把简历压缩到两页,现在风向变了。因为读你简历的,越来越多的是AI。AI渴望数据,所以材料越多越好。最近,有家机构筛选了125万份领英资料,你猜是谁读的?当然是AI。
AI面试也已经来了。82%的公司在用AI筛选简历。甚至有24%的公司让AI完成整个面试流程,70%的公司让AI在没有人工监督的情况下直接淘汰候选人。
然而,几乎所有公司都承认,AI会给出有偏见的建议。
这意味着什么?你需要告诉你的同事和孩子,现在,简历需要为AI做优化,面试需要针对AI进行演练。
当CEO再次敲门
所以,当CEO再问你,AI的钱花得值不值时,你可以从容地拿出数据和故事。
你需要收集收入增长、成本降低、客户留存这些硬指标,也要关注任务完成率、错误率、项目周期这些效率数据。
但更重要的是那些鲜活的故事:哪个团队因为AI协作效率翻倍,哪个员工因为AI的技能规划获得了晋升。这些故事,能让冰冷的数字变得有温度,它们会成为你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有了这些,你的回答将无比坚实。
而你的一天,也应该不会再以头痛开场了——至少,在下一次技术革命到来之前。

2495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