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如果你还在讨论GPT-5,那可能已经落后于顶尖大脑的思考维度了。近日,Google DeepMind的掌门人Demis Hassabis再登Lex Fridman播客,贡献了一场信息密度爆炸的对谈。这不仅仅是关于AI的进展,Hassabis首次系统性地抛出了他那套贯穿AI、物理、生命乃至意识的大一统世界观。
他将AlphaFold、视频模型Veo、P vs NP问题、甚至生命的起源,全部串联在一个宏大的逻辑框架之下。这篇文章将为你提炼这场对谈中最硬核、最具颠覆性的观点,这不仅关乎技术,更关乎我们如何理解现实世界。
世界观颠覆:宇宙的本质是信息,万物皆是“可学习的流形”
Hassabis的整个AI哲学,建立在一个惊人的物理学断言之上:信息比能量和物质更根本。
他认为,宇宙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信息处理系统。我们所观察到的一切——从蛋白质折叠的精确形态,到山脉的巍峨轮廓,再到行星的稳定轨道——都不是随机的。它们都经过了某种形式的演化或物理筛选,Hassabis称之为**“最稳定者生存” (survival of the most stable)**。
这个过程的结果是,宇宙的结构中必然存在着可学习的内在规律 (a learnable manifold)。
这个观点直接导向了一个对计算机科学领域经典难题的降维打击:
P vs NP,一个物理问题,而非纯数学问题。
在Hassabis看来,如果宇宙的结构是可被高效学习的,那么许多理论上被归为NP难的问题(如蛋白质折叠),在现实世界中一定存在“捷径”。AI的任务,就是通过学习海量数据,反向工程出这个“捷径”,找到那个隐藏在复杂表象之下的低维、高效的解决方案。
证据:Veo和AlphaFold不是魔法,是反向工程物理定律
空谈理论是苍白的,Hassabis给出了两个最有力的证据:AlphaFold和最新的视频生成模型Veo。
-
AlphaFold的启示:它之所以能破解困扰生物学界50年的蛋白质折叠问题,正是因为它从蛋白质序列数据中,学习到了氨基酸之间相互作用的底层物理信息模式。它找到了那个决定蛋白质稳定结构的“可学习流形”。
-
Veo的震撼:为什么像Veo这样的视频模型,能如此逼真地模拟流体、光照、刚体碰撞等复杂的物理现象?Hassabis的解释是,Veo并不仅仅是在“画画”,它正在从海量的视频数据中,反向工程出我们这个物理现实的运行规律。它在像素的海洋里,发现了那个描述世界如何演变的、可被高效计算的低维模型。
可以说,这些AI系统的成功,恰恰证明了Hassabis信息宇宙观的正确性:现实世界是可压缩、可学习的。
AGI的终极试炼与时间表:五年之约和“爱因斯坦测试”
那么,我们如何判断AGI(通用人工智能)真正实现了?不是靠跑分,不是靠通过图灵测试。Hassabis提出了一个更性感的标准——“爱因斯坦测试”。
把时间拨回1900年,将当时人类所有的物理学知识都喂给一个AI系统。看它能否独立推导出相对论。
这才是真正的创造力,是AGI的“AlphaGo Move 37”时刻。另一个同样优雅的测试是:让AI发明一款像围棋或象棋一样,规则简洁但深度无穷的新游戏。
而对于这个里程碑何时到来,Hassabis给出了一个极其激进的预测:他认为有50%的概率,在未来五年内(即2030年前)实现AGI。
AGI应用蓝图:从模拟生命到星辰大海
AGI本身不是目的,它是一个工具,一个前所未有的“科学望远镜”。Hassabis的蓝图宏大到令人敬畏:
-
模拟生命,解开起源之谜:他的终极梦想之一,是实现“虚拟细胞计划”——完整地在计算机中模拟一个细胞(如酵母)的所有动态生命过程。AlphaFold 3解决了分子间的静态结构和交互,下一步就是模拟整个生命通路,最终的目标是模拟生命的起源。
-
解决能源,实现“激进的富足”:利用AGI设计可控核聚变反应堆、寻找室温超导材料、优化光伏电池效率。一旦能源问题被解决,人类将进入一个“激进的富足” (Radical Abundance) 时代,彻底摆脱资源的束缚。
-
宇宙远征:在能源自由的基础上,人类文明将真正迈向星辰大海,成为跨行星物种。用天文学家卡尔·萨根的话来说,就是让“宇宙通过我们来认识自己”。
游戏:通往AGI的最佳沙盒
作为骨灰级游戏玩家和传奇制作人(代表作《主题公园》、《黑与白》),Hassabis对游戏的理解远超娱乐。
-
游戏是微缩宇宙:任何游戏,本质上都是对现实世界某种决策、冲突或合作的简化模拟。它是在一个安全、规则明确的环境中,训练我们思维和决策能力的最佳道场。Hassabis坦言,他解决复杂科学问题的分解、建模、迭代思路,很大程度上源于早年的游戏和棋类思维训练。
-
未来的游戏是“可玩的Veo”:他梦想的终极游戏,是一个由AI实时生成的、完全动态开放的世界。玩家的每一个动作和选择,都会真正地、不可逆地改变世界和剧情。这是一种与世界“共创故事”的终极互动体验,是任何传统媒介都无法比拟的。
意识的终极谜题:碳基的“感受” vs 硅基的“计算”
在谈到意识(Consciousness)这个终极难题时,Hassabis表达了两个核心观点:
-
计算过程大概率是经典的:他并不同意物理学家彭罗斯的“量子意识”假说,倾向于认为大脑处理信息的过程是经典计算,因此原则上可以在经典计算机(如图灵机)上被模拟。
-
基底决定主观体验 (Qualia):意识最神秘的部分是“感受”,即主观体验。我们之所以能推断彼此都有意识,不仅因为行为相似,更因为我们拥有同样的碳基生物硬件。一个硅基的AI,即使行为再像人类,其底层的物理载体也决定了它的“感受”可能与我们截然不同。
如何跨越这道鸿沟?Hassabis提出了一个脑洞大开的设想:未来,通过先进的脑机接口,我们或许能亲身体验一下,当信息在硅基芯片上被处理时,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总结
在Demis Hassabis的宏大叙事中,AI、物理、游戏、生命和意识,最终都指向了同一个终极问题:现实的本质是什么?(What is the nature of reality?)
他毕生的事业,就是打造AGI这个人类有史以来最强大的科学工具,去探索这个问题的答案。这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技术竞赛,演变为一场关乎人类文明未来、以及我们在宇宙中终极定位的伟大探索。五年之约,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