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空间对象拓扑关系参考系统与地理知识提取模型
1. 复合空间对象拓扑关系
在处理复合空间对象的拓扑关系时,有几个关键的公式和概念需要了解。对于复合对象 C1,有以下粒度计算公式:
- (GP (C1) = 2 p1 + 3l1 + 3r1) (1a)
- (GL (C1) = 3 p1 + 33l1 + 8r1) (1b)
- (GR (C1) = 3 p1 + 19l1 + 8r1) (1c)
两个复合对象 C1 和 C2 之间拓扑关系的粒度,是由 C1 和 C2 的组件的笛卡尔积得出的,公式如下:
(G(C1,C 2 ) = p2 ⋅GP (C1) + l2 ⋅GL (C1) + r2 ⋅GR (C1)) (2)
拓扑关系参考系统的尺度由邻域图中连接关系的边的长度决定,它产生图中任意一对关系之间的最长最短路径。对于单纯的拓扑变换(如平移、缩放、旋转),通常假设每条边的长度相等,都为 1。但在创建复杂空间对象时(如通过并集或集合差运算),可能会出现需要不等边长度的情况,例如为了考虑孔洞和尖峰的添加或消除,以与拓扑变换达到平衡。
粒度与原点和方向无关,也就是说,可以在不影响原点和方向的情况下改变粒度,反之亦然。同样,原点和方向彼此独立,因为所选的主关系和细化关系是相互排斥的。最后,尽管原点和方向的选择通常会创建不同的嵌套邻域图,但它们并不影响拓扑关系参考系统的尺度。
2. 嵌套邻域图的可视化
嵌套邻域图的描绘为复合空间关系的逐步细化提供了新的见解。它基于基本拓扑关系集的邻域图构建,并迭代处理组件可以实现的那些关系。这个过程会形成一棵树,其中主关系的邻域图是根。每个节点代表一个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2995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