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方法:原理与实践入门
1. 了解看板
在初步认识看板之后,接下来将深入探讨看板背后的理论细节。不过别担心,我们会保持内容的实用性,逐步深入理论。这里的重点是看板所基于的原则,以及如何将这些原则应用到团队中。相关话题广泛,从精益生产的理论基础,到如何正确从便签本上取下便签都有涉及。
1.1 看板相关概念
在深入了解看板原则之前,先来明确几个与看板相关的概念:
- 看板方法(Kanban method,首字母大写) :这是一种在组织中实现渐进式变革的方法,由 David J. Anderson 首次提出,并记录在他的书中。
- 看板(Kanban,大小写均可) :有时指“一种可视化的流程管理系统,它能告知生产什么、何时生产以及生产多少”(据维基百科),有时也指实际的可视化信号。
- 看板系统 :用于跟踪正在进行的工作的系统,例如看板板、卡片以及围绕工作的相关政策等,这些构成了看板系统。
虽然在理论上这些概念有明显区别,但在实际应用中,社区里的人们常常不做区分。通常所说的“使用看板”,指的是利用某种看板系统来管理和优化看板(可视化信号),以实现渐进式改进。
1.2 看板的起源
看板这个词源于日语,由“kan”(意为视觉)和“ban”(意为卡片)组合而成,大致可理解为“视觉卡片”或“信号卡片”。看板的概念源自丰田,它是丰田生产系统(TPS)中为实现即时生产而发明的调度系统。西方研究人员在研究 TPS 时,将其称为精益生产系统,后来发展为精益制造和精益思维。因此,看板的起源与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015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